新生兒胎便吸入症候群
Q:什麼是胎便吸入症候群?
A:所謂胎便吸入症候群乃是指新生兒在產前、生產過程中或出生後最初之呼吸換氣過程吸入被胎便染色的羊水,導致部分或完全阻塞呼吸道、妨礙肺部做氣體交換的功能,稱為新生兒胎便吸入症候群。
Q:胎便吸入症候群的病理、生理機制為何?
A:胎兒在子宮內因某些因素形成窘迫,導致腸蠕動速度增加因而解出胎便,胎便隨著羊水循環、經由胎兒主動呼吸的效應,進入肺部導致氣道阻塞。一方面因為胎便的黏稠導致呼吸道阻塞,一方面胎便成份內的膽汁、膽鹽、胎脂及其他刺激性的物質引起發炎反應、並抑制肺泡擴張;胎便吸入症候群依胎兒吸入胎便的多寡、濃度及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的嚴重度。除此之外,胎便吸入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並抑制表面張力素的功能、加重呼吸窘迫的症狀。
Q:哪些危險因子會增加胎便吸入症候群的機率?
A:以下因素會造成胎便提早解出而導致胎便吸入症候群
1.逾期生產
2.母親有子癲前症
3.母親是糖尿病患者
4.不正常心跳速率
5.母親是高血壓患者
6.周產期體重過輕
7.母親長期吸菸
8.母親為慢性心血管或呼吸疾病患者。
Q:胎便吸入症候群的症狀包含哪些?
A:胎便吸入症候群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缺氧、不同程度的發紺、胸肋骨凹陷及活力差等。輕度的胎便吸入症候群通常在幾天內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嚴重者則會導致氣胸、肺炎、酸血症、持續性肺動脈高壓(PPHN)並導致呼吸衰竭、休克而死亡。
Q:有哪些現象或檢查可以幫助胎便吸入症候群的診斷?
A:第一步可由羊水來判斷,羊水會因胎便染成綠色或墨綠色,並在肺部聽診出明顯的囉音及乾囉音;過度換氣導致X光片呈現肺部擴張到第9至11對肋骨;動脈氣體分析呈現呼吸衰竭的特性,如PAO2<50mmHg、PACO2>70mmHg等。厲害的胎便吸入症候群更因大呼吸道阻塞、導致現肺部塌陷,並因部分肺部過度充氣、而出現肺氣腫及氣胸等現象。
Q:該如何治療胎便吸入症候群的新生兒呢?
A:預防勝於治療,對於具有危險因子的母親應定期做產前檢查,必要時隨時引產或緊急剖腹產。針對輕度胎便吸入症候群的患者、可給予氧氣幫助胎便的吸收;對於較嚴重的患童應給予高濃度氧氣治療,必要時給呼吸器、靜脈注射血管擴張劑或用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並矯正酸中毒現象。
Q:面對可能胎便吸入症候群的新生兒,該採取何種護理措施?
A:最重要的是在甫出生時、新生兒未出現第一聲哭聲前,緊急插氣管內管抽吸胎便及羊水;應避免ambu bagging及避免刺激新生兒哭、而將胎便吸入至更深處。
新生兒肺炎
Q:什麼是新生兒肺炎?
A: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疾病,特色是瀰漫性肺部病變、以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特點,須及早診斷及正確處理。 在已開發國家,新生兒肺炎發生率小於1%,但在早產兒可能會高達10%左右。
Q:新生兒肺炎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為何?
A:新生兒肺炎在臨床上的表現十分不典型,體溫可能正常,少數有咳嗽。初期可能會以體溫不穩、呼吸暫停或不正常黃疸來出現,並出現餵食困難、急躁不安或肌肉張力不佳等等;當進行到一個程度,可出現胸肋凹陷、鼻翼搧動、呼吸音減弱並出現囉音等等。通常新生兒越早產、肺炎的症狀越不明顯,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Q:新生兒肺炎的感染模式為何?
A:新生兒肺炎依發生的時間與感染的模式可分為四種:
1.先天性肺炎:經由胎盤垂直感染,通常出生後出現先天性全身性感染,而肺炎只是疾病的一部份。
2.子宮內感染肺炎:常見於死產或出生後幾天死亡者。
3.生產過程感染:症狀發生於出生後幾天內,與母體產道之細菌菌落有關,也常合併新生兒窒息。
4.出生後感染之肺炎: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發生症狀,可能在家中或坐月子中心、經由其他人傳染而得。
Q:經過胎盤感染的新生兒肺炎的病原體為何?
A:與先天性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有關,如:德國麻疹病毒、腺病毒、腸病毒、巨細胞病毒、水痘、肺結核等等;通常先天性肺炎只是新生兒全身性感染的一部份。
Q:子宮內感染肺炎導致早發性敗血症或生產過程感染合併肺炎的話,常見的病原體為何?
A:這類感染多數由於早期破水細菌感染或生產時經產道接觸分泌物所導致,通常是新生兒肺炎中最急性也是最嚴重的一種;常見的病原體有B型鏈球菌、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及一些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氏菌等等。
Q:出生後感染之新生兒肺炎常見的病原體為何?
A:出生後感染之新生兒肺炎又稱晚發型肺炎,通常發生在出生時無呼吸症狀的嬰幼兒,主要以院內感染引起;病原體有大腸桿菌、克雷白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等。有些病毒也會造成晚發性肺炎,如: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等等。
Q:新生兒肺炎該如何治療?
A:新生兒肺炎應針對疑似之病原體給予抗生素或症狀性治療,室溫的保持及濕度控制是重要的;餵奶量每次應適量,以免發生咳嗽、嘔吐。新生兒肺炎可輔以肺部物理治療(拍痰)、必要時可進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抽吸,以免黏稠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也可用超音波霧化器,讓呼吸道濕潤、痰液變稀,以助於痰液的咳出或抽吸。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Q: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
A:嬰幼兒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是急性細支氣管炎,而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最重要的病毒,佔急性細支氣管炎致病原的四成以上。
Q:新生兒急性細支氣管炎除了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外,還有什麼病原體?
A:除了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外,還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等等。
Q: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流行率及流行季節為何?
A:因為有些新生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時幾乎沒有,所以整體流行率無法明確得知;每年大約有1~2%的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須住院。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秋季到冬季,在歐美國家、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3月為流行的高峰期;台灣一年四季差異不大,但秋冬時略多。
Q:呼吸道融合病毒對於新生兒為何特別重要?
A:年紀較大的健康孩童或成人感染,症狀會如同一般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有可能會發燒、輕度發燒或不發燒。略大的嬰幼兒(大約2個月以上)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症狀會持續較久,有時可長達2週到2個月;2個月內的嬰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症狀則較為厲害,會出現急性細支氣管炎或新生兒肺炎的症狀,死亡率高達1~3%。
Q:一旦新生兒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那些危險因子會造成症狀惡化?
A:以下因子是造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其症狀惡化的原因
1.年齡小於六星期。
2.早產兒:早產兒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而導致住院,佔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住院的2~3成,比足月兒高出10倍。
3.有慢性肺疾病者。
4.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多項先天性畸形或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Q:呼吸道融合病毒的臨床表現為何?
A:新生兒一旦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可能沒症狀,也可能出現輕微咳嗽、打噴嚏、發燒,伴隨著食慾不佳、活動力減退;也可能厲害到出現呼吸急促併喘鳴聲、呼吸衰竭、呼吸暫停甚至造成嬰幼兒猝死。一旦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就可能就呈現低血氧、高二氧化碳血症,而需要呼吸器治療。
Q:該如何診斷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A:呼吸道融合病毒的診斷除了根據臨床症狀外,聽診及肺部X光片、呼吸道融合病毒快篩及病毒培養都是診斷的方式。
Q: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治療為何?
A:對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急性細支氣管或新生兒肺炎,最主要給予症狀治療,包括:給予氧氣、輸液治療、肺部物理治療及分泌物抽吸。此外仍具有爭議 性的Ribavirin(病毒抑制劑),一般使用於早產兒、慢性肺疾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及因嚴重症狀而使用呼吸器者。
Q:該如何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A: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交叉感染率高達3成,病毒可藉由接觸到分泌物或汙染物傳播;勤洗手並隔離感染病人,可以有效減低院內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機會。
Q:呼吸道融合病毒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為何?
A: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目前最新的治療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免疫球蛋白及單株抗體,兩者皆花費昂貴且繁複,須跟小兒加護病房醫師密切討論。
呼吸窘迫症候群 (RDS)
Q:什麼是呼吸窘迫症候群呢?
A:呼吸窘迫症候群又稱肺玻璃樣膜疾病;因肺泡的不成熟而導致肺部表面張力素缺乏或功能不佳,所以與早產有極大的關係。
Q:早產就一定會造成呼吸窘迫症候群嗎?
A:懷孕週數低於30週的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比率高達30~50%,31~32週數則30%;33~34週約10%,35~36週約2%。呼吸窘迫症候群佔所有新生兒死亡率的15~20%;目前因為呼吸治療的進步,呼吸窘迫症候群已經不是一個棘手的疾病。
Q:呼吸窘迫症候群的誘發因子為何?
A:除了早產是重要的誘發因子外,其他有一些因素也會造成呼吸窘迫症候群,包括低出生體重、男嬰、低血氧或高血中二氧化碳濃度、酸血症、低血糖、選擇性剖腹產、雙胞胎第二胎、母親有妊娠糖尿病、週產期窒息、發生產前出血、胎兒母體間輸血或胎盤早期剝離等等。
Q:呼吸窘迫症候群的臨床症狀為何?
A:通常呼吸窘迫症候群在出生後4小時內發生,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呻吟聲、肋下凹陷、鼻翼搧動、發紺、呼吸聲減低、四肢水腫等。通常肺部X光片可以看得出典型的毛玻璃樣變化,而血液的氣體分析則呈現動脈血氧分壓PaO2小於50mmHg。
Q:該如何預防呼吸窘迫症候群?
A:最重要的預防方法乃是預防早產;目前做法是在產前注射類固醇(肺泡成熟劑),通常在給藥後24小時至7天有最好的效果。
Q:目前以什麼方式來治療呼吸窘迫症候群?
A:治療呼吸窘迫症候群的通則是防止發生低血氧及酸血症、適當的輸液治療減低代謝需求。呼吸治療的原則可使用持續性呼吸道正壓,並盡早給予人工表面張力素;若有進步,應逐漸減少正壓呼吸的使用,以減低肺傷害及氧氣的傷害。
新生兒呼吸暫停
Q:什麼是新生兒呼吸暫停?
A:新生兒呼吸暫停與成熟度有關,是早產兒常見的問題,偶見於足月兒。
Q:新生兒呼吸暫停的定義為何?
A:新生兒呼吸暫停的定義為呼吸停止、沒有氣流通過氣道超過20秒,或是雖然不到20秒、但合併有心博變慢(心跳低於每分鐘100下,有些定義心跳下降到每分鐘80下以下)、發紺、慘白。
Q:呼吸暫停既然跟早產兒有關,發生比例為何?
A:呼吸暫停的頻率及嚴重程度與早產程度有極大關係,在懷孕週數28~29週的早產兒幾乎8成有呼吸暫停的發生;30~32週則約有5成的發生率;34~35週約7%,36週以上幾乎就沒有了。
Q:呼吸暫停常發生的原因為何?
A:新生兒呼吸暫停最常見於早產兒,尤其是34週以內的新生兒。懷孕週數超過34週的新生兒,若發生呼吸暫停、應積極找出病因,包括缺氧、窒息、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窘迫症候群、新生兒感染、腦室出血、缺血缺氧性腦病變、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低血糖、電解質失調、壞死性腸炎及胃食道逆流等等。
Q:呼吸暫停症候群的種類為何?
A:呼吸暫停分成3種:
1.中樞型呼吸暫停:在吐氣後沒有呼吸肌肉的動作。
2.阻塞型呼吸暫停:雖呼吸肌有動作、但是氣道內沒有氣流的流通。
3.混和型呼吸暫停:同時有中樞型及阻塞型的呼吸暫停。
Q:該如何預防及監測新生兒呼吸暫停?
A:面對34週以下的早產兒,應常規的使用呼吸心跳監視器;警報器響時要馬上確定是否有呼吸暫停的狀況發生。嬰兒所在的環境溫度不要過低或過高,並避免對嬰兒突然刺激或打擾其睡眠;維持嬰兒的頭頸部姿勢稍微伸展、確保呼吸道暢通,也可使用趴睡或側臥姿勢。
Q:該如何治療新生兒呼吸暫停?
A: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治療包括簡單的觸覺刺激、並抽吸呼吸道裡面的分泌物;一方面也減少一些外在的誘發因素,包括餵食方式的選擇(經口餵養或鼻胃管餵養)、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可能、少量多餐的餵食。藥物的治療則考慮甲基黃嘌呤類藥物、咖啡因或茶鹼的使用。呼吸治療的方式則考慮持續性正壓呼吸或經鼻高流量氣體治療。
Q:什麼是先天性中樞換氣不足症候群?
A:先天性中樞換氣不足症候群是由於中樞自主神經系統對於呼吸運動發生傳導異常的現象,造成嬰兒在熟睡時對於低血中氧氣濃度或高血中二氧化碳無自發覺醒的反應,進而發生發紺、呼吸暫停、缺氧的現象。先天性中樞換氣不足症候群通常發生在足月產嬰兒,並且無產前胎兒或母體的高危險因素。一般對於此症的治療方法,為保守療法加上睡眠呼吸器的使用或嘗試以橫膈膜電擊刺激療法。
軟喉症
Q:什麼是軟喉症呢?
A:軟喉症又稱為喉頭軟骨發育不全症,是一種新生兒及幼兒常見的喉部異常。軟喉症佔新生兒喉部異常的6成,是剛出生或出生不久出現喘鳴聲最常見的原因。
Q:軟喉症的病理學如何呢?
A:軟喉症最主要是喉頭軟骨軟弱鬆弛,在幼兒吸氣時會造成聲門上的會厭杓狀軟骨或楔形軟骨出現塌落、脫垂,而造成部分阻塞及氣流不順暢,所以在吸氣時會有特殊喘鳴聲。
Q:軟喉症的臨床症狀為何呢?
A:通常病人會出現吵雜的呼吸聲,吸氣時喘鳴合併胸骨上凹陷;厲害的軟喉症會出現胸骨下凹陷甚至出現漏斗胸。極少數嚴重軟喉症的患者會出現發紺、餵食困難、生長遲滯。在仰臥時症狀會比較明顯,趴臥或側躺時則聲音減輕。
Q:軟喉症的病程為何呢?
A:通常軟喉症在出生一週後會逐漸出現症狀,但少數患者會在數週或數月後才出現症狀。由於寶寶逐漸長大,活動力逐漸增加,喘鳴聲會在滿月到8個月之間最明顯強烈,4~8個月(少數會到1歲多)就會逐漸緩解。除非有合併其他聲道異常(包括聲帶麻痺、聲門下狹窄、先天性氣管狹窄),絕大多數患者病程通常良性,而且預後良好。
Q:該如何治療軟喉症呢?
A:除了極少數嚴重呼吸阻塞缺氧、生長遲滯、胸骨下凹陷需要手術治療(聲門上整形術),絕大多數軟喉症患者不需特別治療。一旦手術也必須同時考慮並處理胃食道逆流的現象,但若有合併神經問題、神經肌肉疾病或其他結構異常時,手術就比較容易有問題或產生其他併發症。
Q:軟喉症的預後為何呢?
A:絕大部分的軟喉症患者的症狀在約一歲左右消失,有一部分的患者四個月內症狀自行消失、亦有晚至2~3歲才消失。如果病人有腦性麻痺、先天性心臟病或聲帶麻痺,則可能會延後症狀消失的時間。約有一成軟喉症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新生兒氣胸
Q:什麼是氣胸?
A:氣胸是指氣體不正常進入肋膜腔(胸膜腔),導致肺葉跟胸壁分離、形成氣體累積狀態,進而影響患者的呼吸。
Q:新生兒氣胸是怎麼一回事?
A:新生兒氣胸為最常見的氣漏症候群,大部分併發於呼吸治療。近年來由於產前使用類固醇,改善了早產兒呼吸窘迫症;並於出生後使用肺部張力素,再加上微呼吸器設定的推廣,導因於呼吸治療的氣胸發生率已有明顯下降。
Q:新生兒氣胸的分類為何?
A:新生兒的氣胸可分為自發性氣胸和繼發性氣胸。自發性氣胸大多原因不明,但其中只有一成左右會出現臨床症狀;而繼發性氣胸則與呼吸窘迫症、肺炎或胎便吸入症候群有關。一旦使用了呼吸器或正壓呼吸,更會讓新生兒氣胸的增加率提高2~4成左右。
Q:新生兒氣胸的臨床症狀為何?
A:自發性新生兒氣胸大多數沒有症狀。較大且形成較快的氣胸則可出現呼吸窘迫或胸骨凹陷等症狀;嚴重的氣胸會導致發紺、心跳緩慢或呼吸暫停。正在使用呼吸器的嬰兒,若臨床狀況突然變壞,就要懷疑新生兒氣胸。
Q:該如何診斷新生兒氣胸呢?
A:新生兒氣胸的理學檢查可發現患側呼吸音減弱,或經由強光透視呈現氣胸側光暈較大;對於病情較嚴重的氣胸,用空針抽吸具有診斷及治療的雙重效果。當然最具診斷性的方法是胸部x光片,有時需要照斜位向比較容易看得出氣體的累積。
Q:該如何治療新生兒氣胸呢?
A:對於臨床沒有症狀的氣胸,尤其是自發性氣胸,通常觀察追蹤即可;也可以使用空針在鎖骨中線第二肋間去抽吸,因為這是新生兒氣胸最容易累積氣體的位置。此外,對於正在使用呼吸器或氣胸急劇擴大的嬰兒而言,插胸管比較具有持續引流的效果,通常由第3到第5肋間的皮膚切開進入、向上拉提至第2至第3肋間,將胸管導入肋膜。對女嬰插胸管時必須避開乳房組織。一旦嬰兒情況穩定、不再依賴呼吸器時,經由x光片證實沒有氣體累積,才可將胸管移走。
Q:新生兒氣胸的預後如何?
A:氣胸死亡率通常跟早產程度與原本肺疾病有關係。早產兒併發呼吸窘迫症候群,合併氣胸死亡率約為沒有氣胸的2倍。
安婦幼中心院址:704 臺南市北區開元路286號 |
諮詢專線:06-2091666
網站內容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本網站的圖片如有侵權請來電告知,我們會即刻撤下。
Copyright © Dr.方の幼兒學園.
網頁設計 DESIGN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