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九大氣質
Q:什麼是幼兒九大氣質?
A:幼兒九大氣質是與生俱來、對內在及外來刺激的反應方式,是天生的一種行為模式,所以沒什麼好壞的分別。探討並了解幼兒九大氣質主要目的,是要在教養上找出親子互動的方式,讓每個父母親成為藝術家,了解孩子的原形如何,順著原形加以雕飾、修飾,並因材施教。
Q:嬰幼兒彼此之間的氣質差異性大嗎?
A:孩子無法像工廠製造零件一樣、把每個產品能控制到一模一樣,即使是雙胞胎也各有不同的氣質;所以依幼兒九大氣質來了解孩子的個性來教養出最優質的兒童,也就是強調因材施教。
Q:所謂幼兒九大氣質最主要是哪九個面向?
A:幼兒九大氣質包含:1.活動量、2.規律性、3.趨避性、4.適應性、5.情緒本質、6.反應強度、7.注意力分散度、8.堅持度、9.反應閾(敏感度)。
氣質量表
Q:目前有哪些氣質量表?
A:氣質量表分為:嬰兒行為量表(3~12個月)、嬰兒氣質評估問卷(4~8個月)、幼兒氣質量表(1~3歲)、兒童氣質量表(3~7歲)、學齡兒童氣質量表(8~12歲)。
Q:什麼是嬰兒行為量表?
A:嬰兒行為量表最主要是針對3~12個月大的嬰兒行為做評估,由國內教育學者雷庚玲翻譯,分成14個大項。
Q:什麼是嬰兒氣質評估問卷?
A:嬰兒氣質評估問卷適用於4~8個月的嬰幼兒,分為九個大項,裡面有95個 (題目) 的具體行為描述,每個題目有1~6分可以勾選,分別是:從不、很少、偶爾、有時、常常、總是。
Q:什麼是幼兒(學步期)氣質評量表?
A:幼兒氣質評量表由美國卡瑞及麥克大衛等人於1982年所設計,並進一步由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及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與予中國化、以適合東方人勾選;這氣質量表主要是針對1~3歲的幼兒、又稱為學步期氣質量表。幼兒氣質評量表有九大項、96個題目,由主要照顧者填寫,所以是站在照顧者的角度來勾選。
Q:什麼是馬氏幼兒氣質量表?
A:馬氏幼兒氣質評量表是由馬丁修正、針對傳統的兒童氣質量表來做調整,適用於3~7歲、但也可用於評估1~3歲的幼兒。
Q:為什麼馬氏幼兒氣質量表是目前國內普遍被採用的氣質評量量表?
A:馬氏幼兒氣質量表最大的突破是兼具家長及教師題本,並減少規律性、反應強度、反應閾,成為六大項氣質項目(活動量、趨避性、適應性、情緒本質、堅持度、注意力分散度),是目前國內最普遍被採用的氣質評量量表。
Q:如何根據馬氏幼兒氣質量表來評估?
A:家長師題本由主要照顧者也就是父母親或是祖父母等來填寫;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一位以上,最好每位照顧者各填一份。教師題本由托兒所或幼兒園老師填寫;老師必須至少認識孩子3個月以上,才能填寫這份量表。不管是家長題本或是教師題本,都各有48個題目(六大項氣質項目、每個向度分為8題)。每個題目分為7種等級的分數,由1分到7分,1分代表從不、4分代表有時、7分代表總是。通常1~2分代表一周出現該現象2次以內、3~4分代表一周出現該現象4次以內、5~7分代表一周出現該現象7次以內;若對於該問題不清楚時,建議不予回答。
活動量
Q:活動量高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1.避免攝取可樂、糖果類食物或咖啡、茶葉飲料:因為這些食物及飲料會讓孩子更興奮。
2.應該有顆包容的心:了解孩子並非故意跑來跑去,以鼓勵方式代替責罵,譬如:吃飯應該坐著吃,如跑來跑去就不吃,但如果坐著吃就立刻給予稱讚。
3.注意孩子的安全:活動量高孩子的喜歡跑跳,比較沒有安全意識,所以在安全上須特別留意。
4.每天給予固定的運動:每天應有20~30分鐘的運動,帶著孩子至公園或空曠處跑跑跳跳。
5.培養規律生活:給予規律但有彈性的生活步調。
6.培養靜態活動:除了發洩體力外,可慢慢轉移活動方式,讓他培養靜下心的習慣;初期當然需要父母親的耐心、陪伴。
7.讓孩子當小幫手:譬如跑跑腿、拿鞋子、發本子、擦黑板。
Q:活動量低的孩子,父母親應該如何因應呢?
A:活動量低的孩子,被認為是較好帶的孩子,比較不需考量其安全問題。但活動量太低的小孩,可能會造成動機弱、做事消極;也可能喜歡守在電腦或電視前,容易造成近視。父母親宜多鼓勵動態活動,最好有固定的戶外活動及親子時間,對其動能提升有幫助。
規律性
Q:規律性高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規律性高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是輕鬆的,只要把時間安排好了,孩子即可充分配合,所以安排好時間是重要的;一旦在約定時間內有變動,一定要事前告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Q:針對規律性低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規律性低的孩子做事較無章法,故需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只要按時做了該做的事就給予鼓勵,使其生活慢慢規律化。
趨避性
Q:什麼是趨避性?
A:趨避性就是針對外界新的環境事物,孩子的表現方式。
Q:趨避性高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因應?
A:趨避性高的孩子相當大方,不怕陌生人,所以要教導他分辨危險並給予適當的限制。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更不可隨便給陌生人地址及電話;提醒他活動的範圍不要離開父母親的視線,以免造成爸爸媽媽的擔心。
Q:趨避性低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因應?
A:趨避性低的孩子,父母親常常為了孩子不叫人、不跟人家打招呼而感覺到困擾。父母千萬不要為了這個情況而責罵孩子,應多提供接觸的機會,並採取漸進性的方式,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鼓勵。
適應性
Q:什麼是適應性?跟趨避性有何不同?
A:趨避性是指孩子遭遇到新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接受還是退縮;適應性則指孩子在趨避反應後接下來產生的適應狀況。不見得趨避性強的孩子適應性就高;有些孩子看起來容易馬上接受新事物,但接下來反而會產生適應性問題,倒是有一些孩子第一時間內向、害羞,但卻適應力強。
Q:適應力高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適應力高的孩子,對於新環境、新事物,都難不倒他,容易接收,父母親則需協助把關,以免孩子好壞不分。
Q:適應力低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針對適應力低的孩子,父母親要有更多的耐心,不要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在環境變動前提早告知,給予充分的時間適應新環境,並有機會就加以練習、就會漸入佳境。
情緒本質
Q:什麼是情緒本質?
A:情緒本質是指一天中孩子表露於外的情緒。屬於正向的包含友善、快樂、互相的;屬於負向的包含不友善、不快樂、常常奧嘟嘟。
Q:針對情緒本質好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孩子情緒本質好,是父母親最開心的事,因為對任何事都可以樂觀面對,但不要因此而輕忽了與孩子的心情交流,以免遇到孩子無法承受的挫折時,不知如何處理。
Q:針對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常常出現負面情緒及表情,有時候會造成別人的誤解,所以要常常提醒孩子笑,而且給予鼓勵,讓孩子逐漸形成笑臉、樂觀的思考方式。
反應強度
Q:什麼是反應強度?
A:反應強度是指孩子對內在刺激及外來刺激所產生的激烈程度。反應比較強的孩子,喜怒哀樂及需求容易被察覺;反應比較弱的孩子,常不被注意,所以需求容易被忽略。
Q:針對情緒反應強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情緒反應強的孩子,有時生氣起來會有拳打腳踢、亂摔東西、甚至傷害到自己的行為。父母親應有一致的教養態度,不要讓孩子產生錯覺、養成亂發脾氣的習慣;父母親不應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並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Q:針對情緒反應弱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這種孩子比較少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親要協助孩子把心中不舒服的事情講出來,並逐步訓練他養成自我表達的習慣。
注意力分散度
Q:什麼是注意力分散度?
A: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的聲音、光線、人、事、物所干擾而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
Q:對於專注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因應?
A:專注力強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是輕鬆的,但可能相對的愛鑽牛角尖,一哭起來就很難安撫;也因為專注在自己的活動,有時對外界較少回應。父母應多了解孩子的情況,並提醒孩子要多留意周遭的訊息。
Q:針對注意力低、容易分心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因應?
A:孩子在上幼稚園前,不容易被察覺有容易分心的狀況;因為容易被轉移注意力,父母親反而覺得相對好帶。父母在學習環境上應力求簡單,減少造成分心的刺激物;在學習上多提供孩子一對一、分段教學,而且在每個段落給予讚美。
堅持度
Q:什麼是堅持度?
A:是指孩子正在做、或正想做某件事情,但因為外來有一些困難或阻礙時,孩子是否能繼續維持原來的活動。
Q:針對堅持度高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堅持度高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挫折不容易放棄,但有時會顯得固執,所以在教養上要給予事先預警,教養他把事情做好、但不要求完美,更要教導孩子去思考過度堅持(事物)的合理性。
Q:針對堅持度低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堅持度低的孩子,小時候雖然好帶,也不會和你僵持,但是面對挫折容易打住不往前。父母應該協助孩子遇到困境時,規畫分段解決困難並提供成功的經驗。一定要記得,鼓勵--是這種小孩碰到問題時最大的支柱。
反應閾(敏感度)
Q:什麼是反應閾?
A:反應閾是指引起孩子反應的刺激量。敏感度高,只需要一點改變或刺激,小孩子都容易感受得到並引起了反應。
Q:敏感度高的孩子,父母親該如何因應?
A:具有高敏感度特質的孩子,對於周遭的變化相當敏感,有時候難免會太緊張。父母親應該跟孩子多說一些感性的話,並在睡前避免激烈活動,以免干擾睡眠。
Q:敏感度低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因應呢?
A:敏感度低的孩子,就是所謂的「神經有夠大條」的孩子;在處理日常生活上,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譬如:天冷、天熱都穿一樣多的衣服。父母應該加強訓練孩子的反應,期望能提升學習能力。
結論
Q:氣質有所謂的好跟壞嗎?
A:每個孩子的氣質是由九種向度交互產生,沒有所謂的好與壞。父母親應該勇於面對,找出適當的教養方式,和孩子達到一定的默契,自然就能輕鬆的面對,讓孩子能夠慢慢了解自己並學習克服困難。
Q:所以每個寶貝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嗎?
A:孩子好帶難帶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如果父母親本身活力十足,孩子的動力也強,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家庭中,簡直是如魚得水;如果父母親都超安靜,孩子體力充沛,父母親自然會受不了。所以其實沒有絕對的好跟不好,只要親子間能相互配合、相互包容,孩子就能快樂成長;每個父母親都要勇敢快樂的面對自己獨一無二的寶貝,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