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精細動作的發展
Q:什麼是精細動作的發展?其理論基礎如何?
A:主動意念和原始反射提供了嬰幼兒與環境之間互動的模式。反射是特定感官刺激所引發之制式化、可預測的動作形式,並提供了自主性抓握和打開手掌(指)的必要元素。從反射到自主性動作的轉換,乃是藉由低階中樞神經的控制轉移到高階及皮質的控制;這些整體的反應會在嬰幼兒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熟。
Q:精細動作的發展階段為何呢?
A:精細動作由手部和手指的精確動作所組成,而這些動作需藉由軀幹、手臂的大小肌肉群、韌帶及支配神經來協調控制。
Q:精細動作的技巧需要到哪些層次的互相配合呢?
A:精細動作的技巧需要適當的認知能力、觸覺、本體覺和視覺等感官處理能力。
Q:精細動作控制的定義為何?
A:精細動作控制的定義是兒童功能性的伸手觸碰、抓握、放開物體而有目的的去操作玩具和工具的能力。
伸手觸碰
Q:什麼是伸手觸碰呢?
A:伸手觸碰乃是手臂向物體移動的動作。3個月大的嬰幼兒可將雙手移到胸部中間並互相碰觸、雙臂會一起動作,這就是最原始的伸手觸碰。
Q:就伸手觸碰的層面,要特別注意哪些現象?何時該求診於小兒神經科醫師呢?
A:如果嬰幼兒在四個月大時仍然無法將雙手移到身體中線互相碰觸;或在六個月大時仍然無法伸手觸碰物品或沒有伸手觸碰的動機、伸手觸碰時手會顫抖;或在九個月大時仍然無法正確且直接的伸手觸碰物體,這些都要求助於小兒神經科醫師。
抓握與放開
Q:嬰幼兒抓握動作的發展時序如何呢?
A:一般而言,三個月大的嬰幼兒會由握拳而逐漸整個把手伸展開來,這是為抓握動作做準備。嬰幼兒通常在四~五個月大就可以用全手抓握;六~八個月大可以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抓握;十個月大就可以用拇指及食指來抓握,也就是類似〝捏〞的動作。
Q:就抓握這個發展項目而言,要特別注意哪些狀況呢?
A:以下狀況要特別注意,並要懷疑是否有精細動作發展遲緩的現象:1. 如果嬰幼兒超過三個月大,仍經常握拳而無法充分的將手張開,2. 在五~六個月大仍無法配合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來改變抓握的形式,3. 在一歲以後仍然無法獨立使用拇指及食指做捏的動作,或前臂無法形成外轉姿勢,或握筆不靈活導致大拇指整個圈住鉛筆,4. 在十五個月大時,仍無法發展出鉗狀抓握,5. 在學齡前階段拒絕使用餐具。
Q:該如何訓練抓握呢?
A:一般會強調書寫的調整、握筆的姿勢、還有使用剪刀的技能,這些都可以促進抓握動作的發展。在一歲以上,讓小寶貝學習使用兒童餐具,也可促進抓握的發展。
Q:什麼是放開呢?
A:放開是指刻意將握在手裡的東西放掉。
Q:放開的精細動作發展有何重要性呢?
A:放開跟抓握是一體兩面的,因為這樣子才可以執行轉換的動作。如果小寶寶在六至七個月大時仍無法主動地執行轉換的動作(抓握和放開動作的協調);一歲半時仍然無法堆疊三塊積木,這可能都是在抓握與放開之間的協調產生問題。
手部操作與慣用手
Q:什麼是手部操作?什麼時候會出現慣用手呢?
A:手部操作乃是藉由組合一連串的精細動作而達到操作工具或玩具的目的。一般而言,手部操作在九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就會慢慢出現;到了十八個月大左右,會出現左撇子或右撇子的徵兆,意味著慣用手逐漸定型。
Q:就手部操作層面,要必須特別注意哪些狀況呢?
A:以下狀況要特別注意:小寶寶對玩具的視覺注意力不佳、無法或是不願意操作玩具、無法玩弄適合年齡的玩具;或到三歲~四歲時,對於剪刀的操作及學習仍然感到困難;或常將物體摔落地、手寫技巧不佳、抄寫黑板困難,都要注意是否是手部操作的問題。
Q:要特別注意有關〝慣用手〞的什麼現象呢?
A:一般在一歲六個月左右,會逐漸出現慣用手的傾向。如果在十二個月大以前就出現強烈的慣用手;或在國小一年級時,仍未發展出慣用手,在進食或寫字時,仍然持續的左右手交替使用;以上這些現象都要跟小兒神經科醫師討論。
手部操作的發展進程
Q:兩歲的小朋友會做哪些手部操作?
A:1.會堆疊2~3塊積木,2.會一頁一頁的翻閱書籍,3.會開門、轉門鎖,4. 會將杯子的水倒到另外一個杯子 (二歲半),5.會旋開鬆的小瓶蓋 (二歲半)。
Q:三歲的小朋友會作什麼樣的手部操作?
A:1.作舉手過肩投擲的動作,2.模仿畫直線、平行線或交叉線,3.自己刷牙洗臉、4.把東西放入窄頸瓶裡。
Q:四歲的小朋友會做什麼樣的手部操作?
A:1.會使用剪刀,2.會像大人般的把筆拿的很好,3.會扣釦子、穿襪子。
Q:五歲的小朋友會做什麼樣的手部操作?
A:1.手臂會做對角線投擲的動作,2.會繫鞋帶,3.會模仿畫十字、方形、菱形、三角形。
Q:六歲的小朋友會做什麼樣的手部操作?
A:1. 能將紙大致對摺壓出一條線,2. 會做成熟的投球、接球的動作。
安婦幼中心院址:704 臺南市北區開元路286號 |
諮詢專線:06-2091666
網站內容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本網站的圖片如有侵權請來電告知,我們會即刻撤下。
Copyright © Dr.方の幼兒學園.
網頁設計 DESIGN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