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的定義、基礎、重要性
Q:什麼是社會化的定義呢?
A:幼兒個體在學習社會規範的過程,受到社會的影響進而發展自我概念與學習該社會的生活方式,使其能夠履行社會角色的功能。
Q:幼兒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為何呢?
A:幼兒從一個自然人,經由與社會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學習、社會規範的態度,並修正調整自我觀念與行為。社會化最主要有其教育上的意義,配合兒童社會發展、實施社會規範的教學,培養兒童推己及人的精神。
Q:幼兒社會認知的形成過程如何?
A:幼兒社會認知的形成通常會經過幾個程序:
一、界定:對於所有接觸到的事物賦予意義。
二、感覺:於界定情境後發展出來的感受。
三、決定:根據所界定的意義和感覺,經由思考並了解結果後,所採取的決策。
四、行動:決策的實施,為完成社會認知的最後一個步驟;行動最終的目的會回饋並影響到原始的界定。
Q:什麼是社會化的基礎呢?
A:幼兒社會化的基礎基於三個方面:
一、個人方面的基礎:因為人類具有獨特的智慧、有群體相處的環境、有語言及文字並進行思考、借以與他人溝通,使得社會文明得以延續及發展。
二、社會方面的基礎:不同的制度文化有著不同的內涵,舉凡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會影響幼兒社會化的過程。
三、個人與社會互動方面的基礎:個體的行為及社會環境是相互影響的,所以個體的社會化一定要與社會產生互動。
自我概念發展及其相關理論
Q:自我概念發展有哪些重要理論呢?
A:比較有名的自我概念發展理論包括:佛洛依德 (Freud) 的人格發展論,分〝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階段;艾瑞克森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分〝嬰兒期、幼兒期、遊戲期、學齡期、青春期、成年期早期、中年期、老年期〞;皮亞傑 (Piaget) 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分〝無律、他律、自律〞;還有顧理 (Cooley)與米德 (Mead) 的自我理論;賽門 (Selmen) 的兒童自我概念發展理論,分〝自我中心期、主觀期、自省期、旁觀者期、了解自我知覺的限度〞。
Q:什麼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呢?
A: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在個體的發展歷程中,與其他個體產生互動,並形成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在三個方面: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的態度、還有行為的調節。所以自我意識的發展包含了三種型式:自我認識 (狹義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還有內部調節。
Q:什麼是自我認識 (狹義的自我意識) 的發展?
A:狹義的自我認識起始於自己身體各部分的認識,進展成自己整個身體的認識,並意識到自己身體內部的狀態,然後讓名字跟身體產生連結。簡單而言,4~5個月的幼兒已經能分辨鏡中的自己與他人的臉孔;6個月以上的幼兒已經知道自己的名字;一歲的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各種行動與心理活動的主體;2~3歲的幼兒則是強調於現在的自我。
Q:什麼是自我評價的發展?
A:自我評價是廣義的自我意識的表現,幼兒的自我評價發展與幼兒的認知及情感發展緊密的連結著,它主要包含三種面向:
1.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
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
3.自我評價常受認識水平的限制。 。
Q:什麼是自我調節的發展?
A: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在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外部行為和內心活動,並接受到恰當的評價及支配自我認識的情感態度和動作行為,由此逐漸形成自我滿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徵。
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因素
Q:什麼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因素?
A: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因素最主要有三方面:
1.個人因素。
2.家庭因素。
3.學校與社會環境因素。
Q:什麼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個人因素?
A: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個人因素包含:
1.性別認知:社會環境對於不同性別的幼兒會有不同的期待。
2.身心健康及外貌:不同的健康條件或外貌美醜,都會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學習。
3.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社會化的學習能力也會加強,也會逐漸在團體中分化出不同的角色來。
Q:什麼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家庭因素?
A: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家庭因素包含:
1.父母的管教方式。
2.父母的社經地位。
3.幼兒的出生序。
4.家庭結構,譬如:大家庭、核心家庭或單親家庭。
Q:什麼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學校與社會環境因素?
A:影響幼兒社會化的學校與社會環境因素包含:
1.同輩之間的學習、模仿、競爭與合作。
2.教師的人格特質與教學方式:每個教師的身教、言教以及教育觀點形成了個別的教育特色。
3.大眾傳播媒體:看電視時間的多寡、電視節目中的內容對幼兒的影響。
4.社會文化因素:各地的文化習慣、政經制度、生活型態及價值觀都是不同的。
Q:影響幼兒社會化除了個人、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的因素以外,有何方式可以調整或扭轉幼兒社會化的方式呢?
A:所謂調整或扭轉幼兒社會化常見的方式不外乎:
1.獎賞:是為了根據幼兒出現的行為給予正增強。
2.處罰:在幼兒出現不合理的行為給予處罰,也就是所謂的負增強。
3.模仿與觀察。
4.認同作用 :偶像崇拜。
5.直接教導與道德規範:來自於父母或老師直接告知,或是社會團體的道德潛意識。
幼兒社會化發展的次序
Q:0~3個月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到3個月左右的幼兒可以專心注視他人臉部表情,對於熟悉的動作會笑,經由安撫可以減少哭泣,產生社交式的微笑。
Q:4~6個月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4~6個月的幼兒會笑出聲音,與雙親互動良好,對於雙親或其他人給予的物品會伸手出來拿,對於牛奶及副食品有接受或出現拒絕的動作。
Q:7~9個月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7~9個月的幼兒開始出現陌生人恐懼及分離焦慮,會模仿簡單的動作,逐漸會表達「不」的意思,對於食物的好惡會表現出接受或排斥,被罵時會哭泣。
Q:10~12個月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10~12個月的幼兒開始出現拍手、再見的動作,被限制時表現出挫敗感,對於陌生的環境產生害怕,會拿玩具給別人看。
Q:一歲到一歲半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一歲到一歲半的幼兒對於熟悉的聲音會發笑,會牙牙學語,知道可以用哭鬧來達到需求,在不脫離父母親的範圍下對陌生人比較不害怕。
Q:一歲半到兩歲之間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一歲半到兩歲的幼兒對母親的依賴性逐漸減少,注意力也可以維持較久,自己開始會穿簡單的衣服、脫襪子。
Q:兩到三歲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兩到三歲的幼兒比較容易與母親分開,逐漸知道自己的性別並開始注意性別差異,逐漸學習自己大小便,可跟著別人一起遊玩,當別人痛苦時會表現出同情心。
Q:三到四歲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三到四歲的幼兒逐漸發展出友誼,喜歡玩角色扮演遊戲,會處理自己的大小便,有互惠的觀念,知道犯了錯會被處罰,做對了事會被獎賞,會害怕黑暗或一些小動物。
Q:四到五歲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四到五歲的幼兒已經比較獨立,以自我為中心,會跟人聊天,腦海中會製造虛構的玩伴,會和其他小朋友玩合作性的遊戲,對於不高興的事物表現出明顯的排斥,會在語言或身體上出現攻擊性,對自己的成就也會感到驕傲。
Q:五歲以上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五歲以上的幼兒可以遵守一些基本的規矩,獨立性偏強但脾氣逐漸變好,有明確的是非對錯觀念、行為也逐漸分化出男女性別來(譬如:男生喜歡玩機器人、女生喜歡玩洋娃娃)。
Q:六歲以上的幼兒社會化發展如何?
A:六歲以上的幼兒以自我中心的現象逐漸減少,會考慮別人的看法並產生利他行為,時間觀念越來越清楚,能夠寫出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簡單的字,遵守一些大人訂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