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Q:我的新生兒寶寶在下牙齦中間處有長出搖晃的牙齒,請問這就是牙齒嗎?該如何處理?
A:有些新生兒的確在下牙齦中線會出現牙齒,如果只是輕度晃動可等待他自行牢固,未來就形成標準的乳牙;如果晃動得很厲害,可以照會牙科給予拔除。這在新生兒叫做 ”魔牙” 或是 ”鬼牙”。老一輩的人認為,如果在農曆七月份生下的小寶寶有長這種牙齒,是不吉利的象徵,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現象。
Q:我的新生兒寶寶牙齦上有小白點是不是要長牙齒了?
A:這不是要長牙齒,而是牙齦的皮下囊腫,又叫做口腔裡的粟粒疹,台語叫做 ”齒貝仔”,通常2~6個月內會自行吸收消失。
Q:牙齦的皮下囊腫會造成牙齦腫痛,新生兒哭鬧不安嗎?
A:通常2~6個月大的小寶寶逐漸警醒,需要人陪且進入厭奶期,所以吃得比較少,脾氣較差、比較愛黏人,所以是一個自然現象;至於牙齦的皮下囊腫目前沒有任何醫學根據會造成牙齦腫痛不舒服。
Q:民間對牙齦皮下囊腫,就是俗稱的 ” 齒貝仔”,會建議抹八寶散 (貝仔粉)?
A:貝仔粉就是八寶散,七成裡面有重金屬來做為安神成分,因為新生兒對重金屬排除不易,會累積在身體裡,所以目前不建議使用八寶散。
Q:新生兒寶寶如果因為疑似牙齦腫痛不舒服而哭鬧不安,我該如何處理呢?
A:目前建議可以徒手按摩牙齦外側的臉頰。由外側按摩臉頰這樣既可以按摩到牙齦又可以確保乾淨衛生。
Q:一般嬰幼兒是多久開始長乳牙呢?
A:平均是5~9個月長出第一顆乳牙,最先由下牙齦的中間長出。
Q:通常下牙齦的中間會同時長出兩顆乳牙,如果先長一顆有沒有關係?
A:絕大部分會同時長出兩顆乳牙,但是有時仍然會有時間差,有時候可以差1~2個月。但是如果誤差兩個月以上、仍然只有一顆牙齒、或旁邊牙齒已長出但中間根本沒有牙齒,這要照會兒童神經內科或牙科醫生,要擔心是不是腦部中線構造有問題。
Q:如果寶寶九個多月還沒長牙齒,是不是缺鈣呢?
A:的確大部分的孩子在5~9個月就會長出第一顆牙齒,但少數會到1歲多,最晚可以等到1歲2個月。長牙的快慢無法反應一個寶寶的成長狀態,也不代表就是缺鈣。依目前的飲食習慣,鈣的攝取一天只要有200~300cc的奶類就足夠了,所以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添加鈣片可以加速長牙;但如果到了1歲2個月仍然長不出牙齒,可以諮詢牙醫。
Q:民間傳說長牙會發燒、拉肚子,容易生病不好照顧,這是事實嗎?
A:多數寶寶在6個月之後會陸陸續續長牙。這個階段的寶寶之前由媽媽那兒得到的抗體逐漸消失,比較容易被外界的病毒細菌所感染;而且因為這階段的小朋友抓到東西就往嘴裡送,往往會病從口入;或是開始吃副食品不適應,有時會出現一些小拉肚子的情況。所以難免會出現一些輕度感染導致發燒或是腸胃炎的現象,這些狀況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是很常見的問題,剛好與長牙的時間期吻合;所以長牙不會直接造成發燒拉肚子,往往是因為長牙的刺激因素導致一個間接效應。但是如果有發燒或是比較厲害的腹瀉還是要帶來看小兒科醫師。
眼睛與視力
Q:我的新生兒寶寶眼睛老是打不開是否眼睛有問題,或者視力有問題?
A:剛出生的新生兒眼皮通常比較浮腫,要2~3週才會消腫到一個程度;而且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眠狀態,所以新手爸媽會覺得寶寶會有眼睛打不開的現象,因此很擔心視力是否有問題。其實新生兒眼睛打開的程度跟未來的視力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有一些新生兒寶寶看起來是單眼皮,日後就出現雙眼皮的情況,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眼睛的大小形狀不用太擔心。
Q:我的新生兒寶寶眼睛打開了,但是眼神看起來是如此茫然,是不是就代表視力有問題呢?
A:新生兒寶寶的視力可能僅有0.025 (這可能眼科專家所推測出來的),可能只看到眼前10公分左右,眼球也不會跟著物體移動。通常寶寶要接近2個月左右才會追視移動的物體;所以此階段的寶寶眼神茫然並不代表他看不見。
Q: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知道我的寶寶是看的見的呢?
A:通常寶寶2個月大時,他對於眼前30~40公分內移動的物體會具有追視的功能;如果東西緩慢移動,他的眼球也會跟著緩慢移動。這時候我們就知道他是看得到的。
Q:我的寶寶什麼時候會看得比較遠呢?
A:通常4~5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看比較遠了,但對於60公分內的物體是看得比較清楚的;而且對於2~3公尺外的物體會根據聲音味道還有模糊的影像來鎖定。所以在1~2公尺外的物體,小寶寶就會有追視的能力;這時寶寶因為對近距離的親人的臉輪廓已經有具體的感受,所以這時候開始慢慢產生分離焦慮和陌生人恐懼了。
Q:我的寶寶好像看得見了,但怎麼覺得好像有斜視的感覺?
A:新生兒因為眼外肌協調度不理想,所以3個月內內斜視、或是輕度的外斜視是很常見的。3~6個月時情況就會大幅度改善,6個月以上就幾乎不會發生了,所以檢查斜視最好的時間點是在6個月以上。
Q:我的寶寶已經6個月了,但是我還是覺得他看人的眼神怪怪的,好像還是有鬥雞眼的感覺?
A:6個月以上的寶寶常因為鼻樑上的肉比較少、看起來鼻根比較塌陷,或是兩個眼睛之間的距離大於一個眼睛 (兩眼間距標準是一個眼睛) ,所以我們會常常覺得小朋友的眼球向內聚集,彷彿有內斜視似的。這時候小兒科醫師通常會用手電筒照射小寶寶的瞳孔,只要手電筒的光點落在瞳孔的正中間、或是標準相對位置的話就不用太擔心。這種所謂的假性內斜視通常到1~2歲等鼻樑的肉長出來之後,就不會覺得眼神那麼怪了。
頭型
Q:聽說讓寶寶趴睡頭形會變得比較漂亮而且立體?
A:一般建議新生兒不要趴睡。當然趴睡會讓寶寶睡得比較安穩;但是四個月內的寶寶,因為頸部力量控制不佳,趴睡很容易導致新生兒窒息。通常建議四個月內的寶寶不宜趴睡。
Q:我該如何讓寶寶的頭型比較漂亮呢?
A:只要讓寶寶躺凹洞枕頭,並每隔三、四天調整一次左右側睡的方向,也就是說三天右側睡、三天左側睡。凹洞枕頭就是中間有一個小凹陷加上旁邊一圈的襯墊。但側睡不宜角度過於垂直,以免小寶寶自行翻臥而造成趴睡。
Q:我已經有買凹洞枕頭讓寶寶躺,可是還是覺得頭型不漂亮?
A:新生兒往往習慣把頭偏向一邊,這是源至於媽媽子宮內的習慣,這時候我們要有幾個做法:1.盡量在他不喜歡轉頭的方向跟他講話,2.晚上睡覺時在他不喜歡的方向開一盞小燈,3.嬰兒床靠走道的那邊是他不喜歡的那一邊。
Q:我的小寶寶頭型什麼時候會固定?
A:通常新生兒的頭型到6~7個月大會穩定到一個程度,但是日後還是會有變化的。所以對於寶寶的頭型不要太放在心上,只要兩邊不要有大大的差異,等頭髮長出來後幾乎是看不出來的。
Q:我的新生兒寶寶後腦摸起來有一個凹陷處,這是怎麼一回事?
A:後腦的凹陷處叫做後囟門,通常出生後1~2個月即關閉,但是凹陷的感覺仍在,通常要到1歲左右摸起來才會平整。
Q:前額處有個小凹陷,這就是前囟門嗎?它什麼時候關閉?
A:在前額上方正中線的地方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凹陷,這就是前囟門,通常前囟門會在8~9個月開始慢慢變小,快的在一歲左右就會完全關閉,慢的會拖到2歲左右,這都是正常現象。
Q:我的小寶寶前囟門到2歲還沒有完全關閉,這是正常的嗎?
A:有的小寶寶前囟門甚至會拖到2歲多才關閉,通常這都具有家族性的大頭,只要小寶寶的發展狀況正常,我們就不用太擔心。
Q:我的新生兒寶寶因為生產過程中產道擠壓的效應,頭皮上摸起來有一點軟軟的,甚至於有點腫腫的感覺,需要按摩讓它快速消除嗎?
A:新生兒因為經過產道擠壓,往往會出現頭皮局部腫脹的效應,這可能是兩個現象:1.產瘤2.頭皮血腫。如果是產瘤的話,2~3天後大部分會自然吸收掉,很少超過一個禮拜。如果是頭皮血腫的話,或許要1~2個月的時間才會消失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可是摸起來還是硬硬的、彷彿頭長角的感覺。這種長角的感覺代表血腫處頭骨已呈現鈣化現象;但是通常到6~7個月時,因為頭骨會自然長大會而把原來突起的地方形成平整的效應,所以往往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要按摩它。
聽力
Q:我的新生兒寶寶在我叫他時或是用小鈴鐺刺激他,為什麼往往不會轉到有聲音的方向?
A:新生兒雖然聽得到各方向的聲音,但仍不會往聲音的來源方向轉頭。
Q:在寶寶多大的時候用聲音去刺激他,才開始會有反應?
A:通常是1~2個月大的寶寶,才對聲音的刺激有比較明顯的反應。有時候寶寶不一定會轉向聲源;有時只是瞪大眼睛、彷彿是聽到什麼似的,純粹只是表情上的反應。
Q:在多大時在寶的耳朵旁刺激他才會開始有反應呢?
A:通常是1~2個月左右,有時候他不一定會轉向有聲音的方向,有時只是瞪大眼睛彷彿是聽到什麼似的,純粹只是表情上的反應。
Q: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準確率是99%,那1%的問題又是什麼狀況呢?
A:新生兒聽力篩檢(aABR)精準度高達99%,那另外1%的問題大概是以下幾種情況:1.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因反覆性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 2.有些寶寶因帶有聽損基因,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逐漸出現聽力受損的狀況;而帶有聽損基因的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檢極有可能是正常的3.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CMV)的寶寶在出生時聽力可能是正常的,但日後聽神經逐漸受損而導致聽力降低4.外力強力的撞擊導致導致聽神經受損 5. 腦膜炎或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