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閉症總論及原因
Q:何謂自閉症?
A:自閉症為一種腦部障礙而導致的疾病,其特徵是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出現問題、在日常生活上會表現出限制的行為與重複的動作、明顯且專一的特定興趣。自閉症患者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表達及社交活動,而常做一些刻板兒重複性的動作及行為。
Q:自閉症的成因如何?
A:自閉症的原因相當複雜,目前傾向於是基因上的缺損,可能合併腦局部構造問題,也可能與環境誘發有關係;包含遺傳因素、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新陳代謝疾病、腦傷等各方面都是有可能的。目前腦神經科專家企圖從基因點上去找出完整的答案,已知有數十個基因點可能會形成自閉症類群障礙(ASD,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有些研究認為疫苗或教養方式也會造成自閉現象,但這些可能性目前幾乎已被排除。
Q:自閉症的人口比例大約為多少?
A:根據聯合國及美國發佈的數據,自閉症的發病率為1/150或0.6%,也就是每一千人中有6個人;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為3~4:1,但女性發病時會比男性嚴重。如果按照國外流行病學的資料,國內的自閉症盛行率,用嚴格的標準或寬鬆的診斷準則,每年約在4000(嚴格的標準)~20000(寬鬆的準則)人之間。
定義及診斷
Q: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DSM-IV)跟第五版(DSM-V)中自閉症的定義,有何變革?
A: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第四版(DSM-IV)跟第五版(DSM-V)的定義變革如下:
1.第四版的廣泛性發展障礙(PDD)改成第五版的自閉症類群障礙(ASD)。
2.不再定義亞型,也就是在第四版中使用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其他未註明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兒童期崩解障礙及Rett’s disorder都不再使用;在第五版裡用自閉症類群障礙把前四者涵蓋,確定病因的Rett’s disorder則不再歸類於 DSM-V,而被視為其他醫學疾病。
3.特別強調自閉症類群障礙是僅基於行為所定義的症候群;在已知病理或病因的醫學疾病,如果出現符合自閉症類群障礙的行為模式,則以「出現於已知醫學疾病或遺傳狀況」之敘述特別證明。
4.原本在第四版定義的三大特徵改為第五版的兩大特徵:就是將原本的社交互動缺損及溝通缺損兩者歸為同一大類;而侷限重複行為及興趣仍維持歸納為另一大類。
5.第四版規定自閉症狀必須於3歲前出現,第五版改成症狀需於兒童早期出現,但也特別強調「有可能在社會互動上的挑戰超過其有限的能力時才會完全呈現」。
6.第五版的診斷標準強調層面的評估及記錄症狀表現,希望以此涵括並有能力呈現自閉症類群障礙內部的高度異質性,避免第四版中以亞型分類時遇到的模糊地帶。
Q: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V),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症狀如何?
A:
一. 在任何情境下,社交溝通及社會互動上的缺損,不考慮一般性的發展遲緩
1. 在社交與情緒的互動功能上有缺損:嚴重程度可以是社交互動異常、無法維持雙向的對談、在溝通上較少回應、也較少興趣或情緒的分享;嚴重者則完全無法起始社交的互動。
2. 在社會互動上,非語言溝通行為的缺損:較輕度者出現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較差,眼神注視及肢體語言功能的異常;嚴重者的理解及使用非語言溝通能力完全缺損,也完全缺乏臉部表情及手勢。
3. 發展及維持人際關係的缺損:較輕度者無法做出符合情境的適當行為,在分享想像性遊戲及交朋友方面有困難;嚴重者對人完全缺乏興趣。
二. 侷限、重複的行為、興趣及活動
固著或重複性的言語,動作及使用物品。
過度堅持常規,儀式化的使用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極度抗拒改變。
非常侷限及固定的興趣,對於興趣極度的專注。
對於感覺刺激的輸入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對於環境中的感覺刺激有異常。
三. 症狀必須在童年早期出現(但症狀可能不會完全顯現,直到環境或情境中的社交要求超出小朋友的能力)。
四. 症狀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缺損。
自閉症合併問題
Q:自閉症患者會合併什麼社交問題?
A:自閉症患者眼神不喜與人接觸,而且在發展出與他人「施與受」的互動出現困難,這跟一般嬰兒在發展社交能力時懂得看人、按聲音的方向轉身、抓著別人的手指並微笑是不同的。自閉症兒童喜歡獨自一人,在被擁抱和觸摸時缺乏反應或不想理會。另一方面,自閉症病童缺乏「心智理論」的特質(無法由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正常的兒童到五歲時,就可根據他人的手勢、面部表情等社交線索,估計他人的知識水平、感覺和意圖,但自閉症病童缺乏這種解讀能力。
總結而言,自閉症人士有以下社交發展障礙︰
1. 口語語言、肢體語言的運用或其他溝通技巧出現障礙,也缺乏眼神接觸。
2. 無法發展出與同齡人士應有的同伴關係。
3. 人際溝通能力較正常人弱,無法開始社交互動並維持雙向對談。
4. 缺乏參與社交或群體活動的動機,喜愛獨來獨往。
5. 未能察覺瞭解並回應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Q:自閉症患者會出現什麼重複行為和興趣限制?
A:自閉症患者顯現出多種形式的重複行為和興趣限制,譬如:
1. 刻板的重複動作、自我刺激的行為,包括用手拍打、搖晃頭部、身體擺動。
2. 強迫行為:刻意安排物體呈現堆疊或線條狀。
3. 對於改變出現強烈抵制:堅持不能移動某些家具或拒絕行為被打斷。
4. 生活步調一成不變:不變的菜單、拒絕改變更衣順序。
5. 範圍狹隘的興趣:只專注一個電視節目、玩具、遊戲或物件的某些部份,對有興趣物件的專注力超乎常人。
6. 有時候會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譬如:戳眼睛、掐皮膚、咬手或撞頭。
Q:自閉症患者會出現哪些感官方面的異常?
A:有些自閉症患者有感覺統合障礙,對於特定的聲音、光線、氣味、觸感等反應過度敏感或冷漠;因而導致自閉症患者不喜歡被觸摸,或耳朵避開吵鬧的聲音。自閉者患者在處理同時出現的感官刺激時,會有協調整合的困難;自閉症幼兒也會出現動作發展遲緩或動作協調度不佳。
Q:自閉症患者有什麼樣的溝通障礙?
A:自閉症患者有以下的溝通障礙:
1. 語言發展遲緩或完全缺乏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2. 理解語意能力弱,只了解表面意思,不了解背後含義(譬喻、雙關語、笑話)。
3. 表達方式呈現刻板、重複、直接或鸚鵡式的說話。
4. 語句運用組織能力弱或怪異,如混淆「你」、「我」、「他」。
5. 語調控制怪異(單調平板、不會加強語氣、太快或太慢)。
6. 與人對話出現單向溝通的方式,欠缺溝通技巧。
7. 無法參與想像或模仿的遊戲。
Q:自閉症患者會合併哪些焦慮現象?
A:自閉症患者常有高度的焦慮感,日常活動、環境或人事物轉變都會讓他緊張;只要一緊張,自閉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負面情緒反應或傷害自己。
Q:自閉症患者可能還會出現其他何種特徵?
A:自閉症患者可能會出現智能障礙、類似幼兒過動症的行為(過度活躍、注意力渙散、衝動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弱)、偏食、睡眠不足、無法組織歸納學習或接觸來的東西、無法舉一反三、、情緒過度起伏或無故大哭、大笑、發脾氣等等。
高功能自閉?低功能自閉?
Q:什麼是高功能自閉症?什麼是低功能自閉症?
A:我們往往簡單的將自閉症分為低功能自閉症跟高功能自閉症兩種。所謂低功能自閉症多數缺乏語言能力、伴有明顯的自我刺激行為、自閉傾向明顯、學習能力差。高功能自閉症則多數具有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較佳、自閉症傾向較不明顯,但語言理解與表達力、人際互動與聊天的能力仍然有困難;通常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具有中等或更高的智商。亞斯伯格症比較屬於高功能自閉症,但是亞斯伯格症跟高功能自閉症的診斷上仍然有許多爭議(包括認知運作的標準、運動技能、語言發展、社交技能方面)。
Q:在一些電影與著作中特別強調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特異功能,這是真的嗎?
A:部分高功能自閉症患者較其他孩子具有優異(特異)的能力,包括記憶力絕佳(看過一次的故事書便可一字不漏地背誦或看過某個場景、回家可以畫得很逼真)、對於數學或語言符號有特別的興趣、出現相當優異的語言能力、或很會寫電腦程式語言等等。
Q:高功能自閉症與低功能自閉症的比例如何?
A:很可惜的,自閉症的幼兒中2/3以上都是低功能患者,有的甚至有嚴重的智能障礙,對於日常生活的自理及人際關係都出現極大的妨礙。有些高功能自閉的患者,雖然擁有某些優異能力,可是若要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或工作上,卻是有其困難。所以對於低功能自閉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的教養上,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與心力;對於高功能自閉症的患者也必須用心來輔導,協助當事人克服人際互動不佳的劣勢,期許可藉由他的天賦(優異的能力)來闖出一片天。
早期發現自閉症
Q:該如何早些發現(疑似)自閉症?
A:自閉症通常發病年齡在三歲以前;自閉症兒童最大的特徵就是人際關係的困難、常常無視周遭他人的存在、缺乏親子感情的交流(爸爸回到家,不會有高興或擁抱的反應)、不會主動結交朋友、不知如何參與團體遊戲、生病受傷時不會尋求雙親的慰藉、語言發展上低於同齡兒童、不喜歡正視別人、不喜歡被擁抱、少對人微笑、很少對回家的父母或兄姊打招乎、不喜歡玩家家酒等需要想像力的遊戲、說話語氣單調(缺乏抑揚頓挫)、言語中常錯用代名詞、有時候像錄音機般地重複別人說的話或電視上的廣告詞、在身體動作上常有一些重複的行為(以頭撞牆、雙手反覆拍打、喜歡盯著電風扇或灑水器(不停的旋轉)、不喜歡別人動他的玩具或更改他的房間佈置、只玩少數幾項特定玩具。
Q:針對一歲六個月大的嬰幼兒,是否有自閉症的簡易篩檢項目?
A:以下五項如果有兩項答案為『否』,應該到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評估:
1.你有沒有看過你的寶寶玩假裝的遊戲?譬如:用玩具茶杯假裝倒茶給你喝?或假裝自己是小狗?
2.你的寶寶有沒有用他的食指來指某些東西(藉以表達他要那個東西)?
3.你的孩子對其他小朋友有興趣嗎?
4.你的孩子喜歡跟他人玩躲貓貓的遊戲嗎?
5.你的孩子會不會主動拿東西、玩具來給你看?向你獻寶或請你幫忙?
自閉症的教養策略
Q:自閉症幼兒的教養及訓練策略,應從哪些方面來著手?
A:針對自閉症的幼兒,應以
1.幫助自閉症兒童建立學習習慣。
2.激發功能性溝通能力。
3.加強自閉症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自閉症兒童生活自理能力。
5.發展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
6.增進自閉症兒童社會適應的能力。
7.教育家長矯治技巧、加強親子溝通。
Q:針對改善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該採取什麼樣的教養策略?
A:針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理解及溝通障礙,應採取以下的教養策略:
1.建立適當的目標以培養溝通能力:應進行溝通能力的評估,並合乎孩子程度來加以訓練;教導的內容應以生活中實際用語為主。
2.在真實情境中教導溝通行為:在真實發生的情況下教導自閉症兒童以動作、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譬如:遇到困難時,教自閉症兒童說出『請幫我』來尋求他人的協助。
3.營造溝通的機會和需求:利用自閉症兒童喜歡的食物、物品,促使其表達自己的需求,創造溝通的機會。
4.簡短的語句搭配具體的動作:對自閉症兒童說話時,應該使用簡短的單字或句子,一次只說一件事,並輔以動作、反覆指導。
5.提供視覺性的材料:透過字卡或圖卡,來協助自閉症兒童了解當下發生的事。
Q:如何加強自閉症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A:一般針對自閉症幼兒語言表達訓練的進階包含:
1.模仿動作(訓練視覺注意力)。
2.聽口令做動作(訓練視覺、聽覺的配合)。
3.叫名反應(訓練聽覺注意力)。
4.強化發音(增加發音的次數和廣度)。
5.仿說單字、仿說單音。
6.仿說詞、仿說短句。
7.促使他主動說(強調語言與情境的配合)。
8.練習簡答。
9.使用人稱代名詞(你、我、他)。
10.簡單對答。
11.敘述。
Q:該如何訓練及加強自閉症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A:訓練自閉症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從如廁、刷牙、洗澡三方面來加強:
1.如廁(建立排泄和廁所間的連結):當發現自閉症兒童有如廁的意圖時,要立即將其帶到馬桶,使其了解排泄和廁所之間的關連性;或將如廁的時間固定,也可以在選擇某些時段讓孩子多喝一點水,增加孩子上廁所的機會。當然對於正確的如廁行為,要給予正增強(鼓勵)。
2.刷牙:自閉症兒童對於牙刷摩擦到牙齦會感到敏感而害怕,所以父母親應示範正確的刷牙方式,並把刷牙分解為細部的步驟,逐一串聯;或是用遊戲及口訣、搭配歌曲,把刷牙變成一個簡單而分解的順序動作。
3.洗澡:教導自閉症兒童洗澡的策略也是將步驟分解,然後搭配身體各部位的圖片,運用示範技巧,讓孩子對照著圖片,使洗澡的過程步驟化、結構化。
Q:該如何加強自閉症幼兒的社會互動能力?
A:人際互動是自閉症兒童最大的困難,應從由下而上、循序漸進,營造人際互動的實際情境;可以邀請鄰居、親戚孩子來家裡玩,但每次人數不宜太多,並帶領自閉症兒童與其他孩子一起參與遊戲;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訓練的機會,譬如:到便利商店買東西、到餐廳用餐、或到郵局存錢或寄信。
Q:如何消除自閉症兒童不適當的行為?
A:自閉症兒童有時會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譬如:尖叫、踢人、抓人、甚至自我傷害;對於日常生活流程如果稍有改變,也會因為執拗不接受而抗拒、哭鬧。所以應求助教育專家及心理醫師,教導他透過簡易自我管控的方式(右手抓住左手、跳一跳),把日常生活的妨礙減少及消除,或設法轉移到其他類似情境。
Q:如何加強自閉症的親子溝通技巧?
A:加強親子溝通技巧,主要強調幾個面向:
1.察覺:父母親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目光、表情、行為舉止,主動和他溝通。
2.傾聽:父母親要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的感受表達,適時的給予回應或支持。
3.關注:經常跟自閉症兒童有身體上的接觸(擁抱、摸摸頭)。
4.同理心:父母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體會孩子的喜怒哀樂。
5.主動的鼓勵與開口: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予鼓勵。
6.注意語氣和聲調:多使用和善、建議的語氣。
7.多使用『我』這個字眼:讓孩子盡量表達自己的情緒。
8.衝突的解決:盡量讓孩子與父母親溝通,不要一味強調父母親的權威。
自閉症的醫藥治療及教育干預
Q:自閉症患者是否有專一的藥物可以治療?
A:自閉症目前定義為一群類群障礙的疾病,可能是因為某些神經功能不彰、腦部病變、未知的神經物質變化所造成,意味著目前沒有專門一種藥物可以直接治療自閉症。所以目前藥物的治療通常在減輕合併的特定症狀,如:攻擊行為、躁動不安、睡眠焦慮、憂鬱、強迫性的動作及思考等等。
Q:在針對自閉症患者給予醫藥治療時,應該要考慮到哪些層面?
A:在給予自閉症患者藥物治療時,應考慮:
1.藥物治療是否可以加強自閉症患者的環境適應力及學習成效?是否會弊多於利?
2.使用藥物,目的是為了減緩精神症狀,而這些症狀大多是慢性長期的問題。除了藥物治療,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來處理這些問題和症狀?是否可透過行為治療或調整生活上的流程而得到改善?
3.要了解藥物治療還是針對自閉症患者的精神症狀,並沒有辦法改善情感發展、語言理解表達及固執行為。
Q:自閉症患者常合併哪些精神方面或動作方面的疾病,需要用哪些藥物來治療?
A:自閉症類群症候常合併以下疾病,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減輕其症狀:
1.情感性精神疾病(憂鬱症或躁鬱症)可以用針對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等抗憂鬱劑治療;另外有一些鋰鹽、抗癲癇藥物,對於躁症患者也是有幫助的。
2.廣泛性焦慮症或恐慌症可使用抗焦慮劑來降低焦慮,更幫助肌肉鬆弛。
3.精神分裂症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藉以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藉以減少情緒亢奮、攻擊行為等症狀。
4.不自主抽動或妥瑞氏症,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來減少某些行為問題。
Q:除了針對自閉症患者合併的精神疾病使用藥物治療外,目前還有哪些治療(教育、訓練)方式?
A:目前使用藥物來針對自閉症患者合併的精神疾病,還有許多訓練方法、教育干預來改善行為問題、社交發展、理解溝通;範圍極廣,常見的有感覺統合治療、行為療法(應用行為分析)、遊戲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TEACCH自閉症結構性教學、言語行為分析、綜合干預體系模式、米勒療法、自由玩樂/潛樂療法、密集互動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反思性網路療法、戲劇療法等等,甚至還有一些飲食的限制、營養方面的補給、益生菌的補充建議,原則上要跟醫師、心理師詳細討論,決定哪些療法才是合適的,不能照單全收,以免造成時間及金錢上的負擔。
Q:什麼是感覺統合療法?
A:感覺統合治療是強調將視覺、觸覺、聽覺、前庭覺及肌肉關節運動覺等感覺刺激加以統合並適切引導,讓孩子依內在的驅策力引導自己的活動,形成順應性的反應。
Q:什麼是遊戲療法?
A:針對自閉症幼兒因無法正確語言表達及理解的情況下,經由在遊戲的過程中讓兒童了解『人』、『我』的分別,並學習社交技巧。
Q:什麼是行為療法?
A:行為療法(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是這幾年來常採用且有效的方法。應用行為分析強調分段完成目標,藉由刺激(情境)、個案反應(行為發生的經過或表現)、結果(老師或家長的處理方式),這三個面向形成一個紀錄表,透過行為分析、功能評量及獎懲計畫的發展,應用輔導技巧,找出良好的解決策略。另外所謂的言語行為分析,也是類似的模式,是特別針對很少或完全沒有語言能力的兒童。
Q:什麼是自閉症的藝術治療?
A:藝術治療特別強調繪畫及創作性的自由表現,將潛意識內在的壓抑、感情及衝突呈現出來;有些自閉症患者可以從繪畫過程中得到紓解與滿足。
Q:什麼是自閉症的音樂治療?
A:藉由發出聲音的樂器及替代品,讓自閉症的幼兒產生即興且自由的敲打創作,以達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現的目的。音樂治療可讓自閉症患者集中注意力、培養想像力,穩定情緒,發展休閒技能。
Q:什麼是TEACCH自閉症結構性教學?
A:TEACCH自閉症結構性教學利用有結構的環境,以圖片配合生活、學習的流程,幫助加強溝通和有秩序的生活。教學結構最主要是分成物質環境結構、作息時間結構、個別工作結構及視覺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