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 方鵬程醫師
什麼是胎火 (胎毒) ?
老一輩常認為黃疸,毒性紅斑,脂漏性皮膚炎,嬰兒溼疹就是胎火。原則上可向醫師諮詢。不建議使用退胎火 (胎毒) 的液體製劑,以免造成水中毒或電解質失調
什麼是吐奶 ?
當從嘴裡或鼻孔湧出的奶量較大 (通常佔總奶量的 1/3 以上),且呈噴射狀, 是為吐奶。吐奶通常要向醫師諮詢。如果寶寶吐出黃色、綠色膽汁,或體重發育不良,必須檢查治療,否則這種情況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好轉,不過,還是必須注意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什麼是溢奶 ?
初生嬰兒因為食道與胃交接處之賁門功能未成熟,容易胃食道逆流。所以在寶寶吃完奶後,排氣打嗝吐氣時,會帶出一部份的奶,而且量不是很多時稱為溢奶。這種情況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好轉,不用過度擔心
什麼是嬰兒腸絞痛 ?
出生 2 個月的寶寶最容易出現此現象,較常發生在下午,傍晚時刻。兩腿會因腸絞痛而捲曲至近腹部,抱搖、安撫往往無法停止寶寶的哭鬧。然而情況通常在滿 3-4 個月後自然消失,但也可向醫師求助以減緩症狀。
剛出生新生兒常常邊吃邊解便,有關係嗎 ?
新生兒口、胃、大腸反射較快,有時,上面嘴巴在吃奶,下面腸子開始蠕動,加上腸胃道內某些酵素未臻成熟,所以一些沒有消化的物質,即帶著一堆水分解出來。這種情況在滿月後大多會改善。
什麼情況下代表嬰兒身體有病,應立即送醫 ?
‧哭鬧不安
‧活力欠佳、眼神呆滯、對外界刺激缺少正常反應
‧食慾減退、拒食、餵食困難
‧腹脹、血便、黑便、水便、大便顏色很淡甚至白色、嘔吐(帶血絲或黃綠色膽汁)
‧發燒或體溫過低
‧呼吸急促或不呼吸
‧膚色發紺、蒼白、黃疸、紫斑、花斑或有其他皮膚病變
吃母奶的寶寶糞便較稀,是否是腹瀉 ?
母乳哺育兒在第一個月,常解又水又酸的大便,每日約解三~五次。有時每日可解到將近十次,則每次量少。如果體重、成長正常,則無需煩憂。有些嬰兒剛解便完不一定會哭鬧,所以常導致嚴重的尿布疹。滿月後排便情形就會很兩極,可以每日解三~五次,或者出現「多天解一次大便」的相反現象 (筆者有看過兩星期才解一次便的嬰兒)。雖然「多天才一次解便」,但寶寶的糞便通常很軟,也沒有腹脹或任何不舒服的表徵,也不會影響食慾。
餵食牛奶之嬰兒則滿月前每日解三、四次的軟糊便,滿月後則每日解一到三次便便,或者二到三天一次。糞便會略成形或較硬。有時解便時會呈用力狀,往往會被過度解釋為不易排便。此時除非伴有劇烈疼痛、或肛門出血、或解便少於每天一次,否則不應被稱為便秘,也不需要更換奶粉。
我的寶寶眼睛分泌物多,該如何處理?
在新生兒最常見的原因為鼻淚管阻塞。這個時候可以先將鼻孔內分泌物先行予以清除,並加以按摩疏通(沿著鼻樑由上往下按壓,每趟60下,每日五至六趟)。
我的寶寶有黃疸,該怎麼辦 ?
黃疸可以分成「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正常新生兒在出生一天後,膚色就開始泛黃,第3、4天達到高峰,約過一星期就漸漸消退。生理性的黃疸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反之,病理性的黃疸,如新生兒的肝炎、膽道有堵塞、過量產生膽紅素(溶血)的現象等,都會造成病理性黃疸。一般治療方式,若黃疸數值高達15上下,醫師會採「照光治療」。若是數值高達22或23以上,就需要做換血治療。黃疸指數過高,會使腦部造成智力、行動上的障礙,就是所謂的「核黃疸」,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
寶寶吃母奶常有較高程度的黃疸,持續不退的時間也較長,倒不必因此而不餵食母乳,只要不要讓指數超過15,而達到要照光的程度,都可以繼續餵食。母奶引起的黃疸較不會導致併發症,只要母奶暫停48小時就可以加速黃疸消退。
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腹瀉呢?
有的嬰兒兩三天才解一次大便,有的嬰兒一天解三四次大便,到底什麼才算正常 ?其實每個嬰兒就像大人一樣,排便的習慣個別差異很大,不論次數或性狀如何,只要嬰兒體重正常的增加,大致上說來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常。一般而言,大便的次數及含水量較平常增加很多,就要考慮是腹瀉常。腹瀉的原因很多,最常見是病毒感染 (如秋冬季流行的輪狀病毒),或是細菌感染 (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有時一些特別的藥物也會引起腹瀉常。不論如何,大部分的腹瀉之治療原則都一樣,就是維持嬰兒適當的營養及水份,避免脫水及營養不良造成次發性慢性腹瀉常。只要嬰兒仍吃得下,一般仍可持續進食常。嚴重的腹瀉會引起嬰兒脫水,此時口腔黏膜變得乾燥 (很多嬰幼兒正常時就嘴唇乾燥,並不代表脫水.),眼框凹陷,囟門凹陷,小便量變少,此時應帶給醫師診治。
怎樣才算便秘?
如果大便的性狀變得很硬,嬰兒要解便時不易排出.用盡力氣只看到大便塞在肛門口,好不容易解出來,一粒粒像羊大便,就算是便秘嬰兒期的便秘常見於吃配方奶的嬰兒,吃母乳可以避免或減輕其症狀,或是可嚐試使用他種廠牌的配方奶.有一些先天性腸道問題(如巨結腸症的嬰兒,大腸神經發育異常者)也常合併便秘,此時常合併嚴重腹脹,宜請醫師診治
新生兒是否看得見 ?
嬰兒生下來就有視覺,而且瞳孔對光有反應,強光使嬰兒顯得不愉快。但因多數時間“視而不見” (不會隨移動的物體而移動眼球), 所以我們無從得知小寶貝是否看得見。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有耐心且反覆的用發亮的物體 (小手電筒) 或紅色小毛線球,在距離初生嬰兒眼睛20公分的位置緩慢的移動,有時可觀察到眼球的移動。一般來說,兩個月大的嬰兒就可對眼睛前方30~40 公分距離的鮮艷物體,表現出較明顯的追視。初生嬰兒的眼球活動並不協調,兩眼可能同時轉向內側或外側,就好像有鬥雞眼。一般可觀察到六個月,倒不用太擔心,除非他的眼球一直固著在內側或外側,才需要提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