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 朱曉慧醫師
前言
「副」食品這個名稱取得並不好,會讓家長誤以為奶類一直是「主」食,其他食物是次要的。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是動態的,他的需求也一直在改變,當奶類不足以供應他所需的全部營養,他也開始有能力攝取奶類以外的營養時,自然需要補充其他食物,所以「補充食品」也許是比較適當的名稱,而且這個名稱也只適用於4-6個月至1歲多的寶寶,1歲半以後,奶類幾乎就從「主」食退位,跟其他食物並排在同等地位了(由於副食品已是習慣用語,後文將仍使用此名稱)。
所以為什麼要提供副食品給孩子?兩個目的已經明說了,第一、提供奶類不足的營養,第二、學習吃其他食物,包括熟悉並接受不同口味、質地的食物、練習咀嚼和吞嚥技巧、接觸成人的飲食文化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由於寶寶一歲前的營養是他一生健康的重要基礎,一歲前的飲食形態和技巧也會影響他終生的飲食習慣,所以看似簡單的一件事情實際上涵蓋的層面非常廣。近十餘年來國內衛生部門推廣母乳哺育非常成功,但在副食品方面相對著墨較少,如果說母乳哺育是讓嬰兒贏在起跑點上,副食品就是讓他保持衝刺奔向終點的後繼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關副食品的衛教文章將會有四篇,本篇先說明添加副食品的適當時機,第二篇將說明副食品種類的選擇,第三篇會討論副食品的質地(texture),第四篇再說明餵食技巧和一些相關的問題。
添加副食品的適當時機─副食品系列之一
什麼時候應該提供寶寶副食品?有兩個層面必須考慮,第一是他的神經發展是否成熟到可以吃得進液體以外的食物了?如果寶寶只能躺著或抱著,可以想像用湯匙餵食一定是不容易的,至少得等到他的頸部和軀幹比較挺直,給他一些支撐就能坐著才有可能進行,通常是4-7個月大時;此時一些口腔的原始反射例如吸吮、尋乳和舌頭頂出反射(tongue thrust)也漸漸消失了,食物送進口腔不致立刻被舌頭推出來,這些跡象都表示寶寶已經準備好了,只要給他機會練習,他就會漸漸習慣不同質地、口味的食物,並且學會移動舌頭和上下顎來咀嚼,吞嚥的功能也會逐漸進步。
第二要考慮的是什麼時候奶類食品不能完全提供寶寶所需要的營養了?純母奶哺育(指除了藥品等必要物之外,不吃其他任何食物)或配方奶哺育當然是有差異的,必須分開考慮,至於混合哺育,雖然佔得比重很高,但每個寶寶情況不盡相同,本文不特別討論,相信家長看完後自然會作判斷的。
過去有不少餵母乳的家長在寶寶三、四個月大時就開始餵他們吃副食品,但自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WHO)頒布「純母乳哺育應持續至六個月以達成最佳的生長、發展和健康」的全球政策之後,世界各國都相繼遵循,此舉不但大幅提高了餵母乳的比率,也延後了餵嬰兒副食品的時間;加上近年來過敏疾病飆升,醫界憂心太早接觸各種食物會增加得病的機率,也建議副食品六個月以後再給,其中某些高過敏的食物(蛋白、花生、魚類、海鮮、堅果等)甚至延後到一歲以後或更晚,無形中也升高了家長對副食品的疑慮,所以門診中常常見到對於餵副食品不怎麼熱衷的家長。
母乳的優點非常多,但它的成份和寶寶的需求都是動態的,隨著他們成長不足之處必須靠副食品來彌補。根據醫學研究,鐵、鋅和維生素D這三種營養素在母奶中是不足的,維生素D只要有日曬,在皮膚中就可以合成,不足的可以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補充,與食物相關性比較少,但鐵和鋅這兩種「微量營養素」的不足,近年來倒是受到相當的關注。
母乳中的鐵質含量很低,雖然吸收利用率不錯,但並不夠快速成長的寶寶需要,幸好母親在懷孕第三期的時候,已經將自己的部分鐵質經過臍帶輸送給胎兒,所以足月出生、健康的寶寶身體裡有每公斤75毫克的鐵質庫存,母乳內不足的鐵質就靠這些庫存來補充,寶寶4-6個月大時庫存量已漸漸見底,如果不趕緊給予含鐵質的副食品,很快的,寶寶很多重要器官(肝臟、骨骼肌、腸子、心臟、腦部)裡的鐵質就會缺乏,最後因為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缺鐵性貧血。鐵是人體新陳代謝重要的元素,缺鐵會使寶寶生長遲滯,免疫功能降低,最令人憂心的是他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正在快速成長和發展,需要大量的鐵質,缺乏的結果可能會使認知和行為能力受到相當長期的影響。
鋅與鐵不同的是剛開始時母乳中含量很高,但幾個月內就迅速下降,其吸收利用率雖然跟鐵一樣好,但5-6個月之後就漸漸不夠寶寶需要了。缺乏鋅也同樣會使寶寶生長緩慢、食慾降低、免疫力下降,或出現皮膚疹。
基於以上因素,美國和歐洲的兒科相關醫學會不約而同的在2008年提出「嬰兒副食品提早至4-6個月大開始餵」的建議,台灣兒科醫學會在2012年也提出同樣的呼籲:
也就是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6個月後若還未添加含鐵和鋅的副食品,營養缺乏的危險性就會升高。當然,餵副食跟餵母奶並不衝突,建議母奶哺餵應該繼續至一歲,甚至更久。
而讓民眾混淆的是,國外和國內的兒科醫師出來呼籲之後,WHO和國民健康署都表示不贊同。公共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原則和考量,牽一髮可能動全身,他們的著眼點是全體人口的健康,擔心的是一但提早給予副食,母乳哺餵勢必減少,甚至可能提早停止,這對某些貧困家庭或是低社經階層的嬰兒是比較不利的。但WHO也不反對可以依個別嬰兒的需要,視其神經發展成熟度、成長情況和家長配合度來調整開始餵副食的時間。這也是家長為什麼需要足夠而且正確資訊的理由,在全盤消化這些資訊後,才有可能替寶寶作一最佳決定。
至於配方奶哺育,因為裡面已經添加了鐵和鋅,比較沒有缺乏的急迫問題,但也是最慢6個月後就應該開始餵副食品。寶寶不可能終身吃奶,6-12個月是訓練他接受固體食物的最佳時機。
所以,添加副食品的適當時機目前認為是「4-6個月」,太早餵不容易成功,也沒有什麼好處,甚至有研究發現3-4個月前就餵副食會增加日後肥胖、皮膚過敏的機率;太晚餵則會有營養的缺乏,尤其是純母乳哺育的嬰兒。醫學界還有許多疑問有待更多的研究證據來解答,未來有關添加副食品的適當時機還是非常有可能更動的。
下一篇將討論家長應該選擇那些副食品給寶寶吃?才可以達到餵副食品的目的。
參考資料:
-
Agostoni C1, Decsi T, Fewtrell M, et al. Complementary feeding: a commentary by the ESPGHAN Committee on Nutritio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8 Jan;46(1):99-110.
-
The Optimal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eport of an Expert Consulta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rch 28–30, 2001
-
Fewtrell M, Wilson DC, Booth I & Lucas A. Six months of exclusive brest feeding: how good is the evidence? BMJ 2011;342:c5955
-
Przyrembel H, Timing of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 Short- and long-term health consequences. Ann Nutr Metab 2012; 60(suppl 2):8-20
-
Cattaneo A, Williams C, Pallas-Alonso CR, et al. ESPGHAN’s 2008 recommendation for early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s: how good is the evidence? Maternal and Child Nutrition 2011; 7:335-343
-
Domellof M, Braegger C, Campoy C, et al. Iron requirements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JPGN 2014 58:119-129
-
Baker RD, Greer FR and the Committee on Nutri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report-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0-3 years of age). Pediatrics 2010; 126:1040-1050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Nutrition. Complementary feeding. In: Kleinman RE, Greer FR. Pediatric Nutrition, 7th ed. Elk Gorve Village, I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14:1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