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的質地(texture) ─ 副食品系列之三
發表人:朱曉慧醫師
提供寶寶副食品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幫助他們發展咀嚼和吞嚥技巧。
剛出生的寶寶不會咀嚼,靠吸吮母奶或配方奶得以生存,很快的,他們的腸胃發育成熟,4-6個月大的寶寶不但脖子能夠挺直,也漸漸可以維持坐姿,一些干擾自主咀嚼和吞嚥的原始反射如吸吮、尋乳、舌頭推出(註一)和作嘔(註二)反射逐漸消失或減弱,這時候只要提供適當質地的食物讓他們練習,寶寶就能逐步學會口腔動作技巧。
在開始吃副食品之前,除了吸奶的經驗,寶寶已經用口腔感受過自己的手指、手、玩具或其他東西的形狀、質地、大小和溫度,這些經驗將是他們接受並熟悉各種各樣食物的基礎,所以當他們把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的時候,請不要因為怕骯髒而阻止,反而應該主動提供不同的玩具和東西讓他們體驗,只要先清洗乾淨就好。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迷思:寶寶還沒長牙怎麼吃東西?其實咀嚼和吞嚥不是只靠牙齒,舌頭和上下顎的運動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寶寶已經有強勁的牙齦,整合起來就足以把軟的塊狀食物壓碎、拌勻,然後送到口腔後方吞嚥下去。一歲的寶寶有六顆門牙,主要的功能是咬斷食物,其實他們在咀嚼的時候並沒有怎麼用到這幾顆牙齒,主要還是靠舌頭、上下顎及牙齦;一直要等到具有磨碎功能的八顆臼齒在2歲至2歲半間全長出來之後,咀嚼的功力就會大增,吃一般食物幾乎都沒有問題了。
咀嚼動作的前身是舌頭的運動。其實新生兒在吸奶的時候舌頭就已經會前後移動了,當我們把盛著濃湯狀食物(果泥、米糊、肉泥等)的湯匙往寶寶嘴裡送的時候,一開始他還不會主動吃進去,必須倒進他嘴裡,或者將湯匙頂著他的上唇刮一下,食物才能進入口中。他們很快就學會把嘴唇閉著,用舌頭把食物向後送,然後吞下去。由於不習慣,吞嚥時可能會被噎到而吐出來,有些寶寶會因為這種不愉快的經驗拒絕再吃副食品,所以剛開始製作食物泥時可以稀一點(圖一),逐漸增加稠度(圖二),吞嚥就會變得順利而且自然。
7-8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坐得很穩了,身軀的穩定讓他們更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口腔的動作上面。只要把湯匙靠在他的下唇上,他自己就會用上唇把食物刮進嘴裡,舌頭不但前後移動得很靈活,也會上下移動,上下顎也開始會做上下運動。這時候除了餵他們均勻黏稠的食物泥,可以開始加點軟的小塊食物在裡面(煮軟的米粒、蔬菜丁、小豆子等),他們會用舌頭把食物頂向上顎,擠碎了再吞下去。
基本上每一個寶寶咀嚼和吞嚥動作的發展過程都是獨特的,有的很順暢,幾乎餵什麼吃什麼,有的卻一波三折,遇到後者,家長請別氣餒,建議放慢腳步,每個步驟的進展可以更細膩一些。
均勻的食物泥和小塊食物是屬於兩種不同的質地,比較難處理,食物塊如果大小不一,難度更高一些,如果寶寶拒絕吃或容易被噎到,可以先把食物切成
大小差不多的小小粒子,而且煮
軟一點(在口中會化掉),跟食物泥混在一起(圖三),等他熟悉這種口感後,再逐漸把食物塊
加大,並增加種類(圖四、圖五),成功的機率就會增加。假設寶寶仍然會抗拒,可以先餵幾匙他熟悉的食物泥後,給他一匙混合食物,緊接著再換回食物泥,習慣之後再改成幾匙食物泥幾匙混合食物交替進行。如果還是不成功,寶寶可能是屬於先天退縮、適應力低的氣質,要不就是嘔吐反射極端敏感,請跟兒科醫師討論再決定怎麼做。
稀飯是我們最常給寶寶吃的副食,請注意稀飯湯不宜太稀,因為其中有米粒,若又有其他小食物塊,就會形成至少三種質地(液體、軟得幾近化開的米粒、小食物塊),比兩種質地更不好處理,因為煮軟的米粒幾乎入口即化,小食物塊倒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擠壓才能吞嚥,而湯汁又會讓食物粒在嘴裡分散,增加食物移送的困難。太稀的稀飯也會有熱量不足的問題。如果把稀飯煮稠一點,或者倒過來把米粒煮軟後混到濃湯裡,食物塊也切成差不多大小,就會好處理得多。
此時也可以開始讓寶寶自己用手抓著嬰兒牙餅吃,他只需要使用舌頭和牙齦就可以感受到更扎實的食物質地,而牙餅會在口中溶化,並不會造成吞嚥上的困難。
大約
9-11個月大時,寶寶漸漸的學會處理濃湯裡有
大小不同而且不會化掉的食物塊(如軟飯粒、剪短的麵條、煮軟的蔬菜塊、豆類、碎肉等)(圖六),表示他的舌頭除了上下前後,也已經會向左右移動了,他會把食物推到一邊
臉頰,上下顎做出
左右以及旋轉式的運動,讓牙齦和舌頭合作把食物弄碎,然後舌頭會把食物送回中央,感受一下是否都夠碎了?不夠碎就再做一次,夠了就往後送吞下去。
這時除了牙餅,也可以給他們一些用手或手指抓著吃的食物,長條的如煮軟的紅蘿蔔棒、烤過的土司、棒狀餅乾等,小粒的如煮熟的豌豆、起司丁、蔬菜水果丁等,一方面訓練手部精細動作,一方面也為以後自己進食奠定初步基礎。
接下來我們可以漸漸減少濃湯的量,最後只用少許的濃湯把塊狀食物黏連在一起(圖七),免得食物散在口中不好處理。緊接著,
1歲的寶寶幾乎已經可以
吃大人的食物了,在湯匙裡放點飯或麵和一兩樣菜(太大或太長就用食物剪刀剪小剪短)(圖八),就可以直接餵到他們的嘴裡,寶寶終於可以跟全家人一起享受碗盤裡的食物了。
「細嚼慢嚥」的技巧是一生健康飲食的基礎,由於咀嚼和吞嚥對成人而言是那麼自然,我們很容易忘了寶寶可是需要一步步練習才學會的,就像他們學走路、說話、寫字‧‧‧一樣。食物的「質地」包括了乾溼、大小、軟硬、粗細、均勻不均勻‧‧‧等等,很多餵副食品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它的複雜性,急躁進行的結果不但破壞了寶寶嘗試新食物的興趣,也加深他們的挫折感。所以在適當的時刻提供適當質地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在不同年齡跟寶寶說複雜程度不一的話一樣,只要有機會反覆的練習,他們一定會學會,而且技巧還會逐漸的熟練、精進。
註一:碰觸寶寶的嘴唇,舌頭就會自動往前推出,有利於餵奶但不利於餵副食品,通常會在3-4個月後消失,有些寶寶會持續較久一點。
註二:碰觸寶寶的口腔或舌頭上方,會引起咽喉收縮動作,作勢要嘔吐(有時真的會吐),有避免東西進入咽喉的保護功能,通常3-4個月後就會慢慢減輕,但終身都會存在。有些寶寶這項反射特別敏感,會影響餵副食品的進展。
(最近更新20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