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 朱曉慧醫師
請注意一下寶寶的頭型是不是像圖示的扁了?斜了?或又扁又斜?由頭頂往下看最清楚。
這種現象在習慣仰睡的東方人其實很普遍,大家好像也習以為常。西方人自1990年代為了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全面推行「仰睡運動」以後,原本圓滾的後腦勺不見了,這個問題才逐漸受到醫學界重視,陸續有研究報告出現。
為了腦部快速成長需要,嬰兒在出生的時候頭骨沒有完全骨化,骨縫也未密合,如果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壓力,自然就會比較扁平。扁頭只是影響美觀,斜頭如果嚴重的話是有可能會影響部分腦功能的,應該帶給醫師檢查,找尋原因和改善之道。
如果寶寶才出生,請先審視一下頭型,有些在胎兒期頭頂住媽媽的骨盆,或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擠壓,一出生頭就已經是斜的了,當然要小心呵護調整;出生時頭型正常,但仰睡時頭總喜歡偏向某一側,有可能是胎兒期的習慣,也有可能是一側頸部肌肉較短,不易轉頭的緣故(斜頸),如果順其自然,不出一、兩個月斜頭就形成了;也有少部分嬰兒是因為先天骨縫提早閉合,這種嚴重的異常需要手術治療,幸好案例不多。
如何預防扁頭?
扁頭、斜頭有多普遍?根據加拿大的研究,兩、三個月大的寶寶竟然有將近一半或多或少都有頭部變形,台灣雖然沒有統計資料,門診中也極為常見。少數嚴重到需要治療,數個月戴頭盔的過程對寶寶、父母都是滿辛苦的,所以預防為要。
寶寶睡覺的時間很長,醒了最好就抱起來。常見到一些特別乖的寶寶,醒了也不吵不鬧,大人也就讓他躺著玩,結果扁頭、斜頭的情況都特別嚴重。如果沒時間一直抱著,就讓寶寶坐嬰兒推車、斜坐椅,時間不要太長,或用背巾吊在胸前,有大人注意下側躺一小陣子也是可以的。
選寶寶精神好、心情愉快的時候,讓他趴著玩一玩,不但減少後腦勺的壓迫,也可以練習頸部和肩部的力量。最好從一出生就開始比較容易習慣,新生兒每天2-3次一次3-5分鐘就可以了,逐漸增加,3-4個月大的寶寶一天總共約20分鐘。寶寶如果不高興了,不一定要馬上抱起來,可以再撐個幾分鐘,真的撐不住了再抱起來。
寶寶不可能乖乖趴著的,一定要想辦法讓他覺得好玩。趴在有鮮明圖案的墊子上,擺點玩具在前面吸引他,爸媽自己蹲下來,跟他說話、微笑,唱歌或唸兒歌給他聽,有哥哥或姐姐的話請他們耍寶給寶寶看‧‧‧都可以。也不一定要趴在平坦的地方,有些寶寶偏好趴在爸媽的懷裡、胸前、腿上(大人弓起雙腿,寶寶背向大人趴在大腿上,或面向大人趴在小腿上)或肚子上。
如何預防寶寶變成「斜頭」?
一些簡單的預防措施,可以避免寶寶逐漸變成斜頭,尤其是一出生頭形已經有點不對稱的寶寶:
小床的位置最好能讓寶寶從各方向接受的聲、光等刺激都是差不多的,例如讓寶寶的腳或頭對著窗戶,而不是窗戶在他的側面,避免他總受到窗戶吸引;如果受限於臥室的環境不容易做到,也可以更換睡覺的方向,今天睡床的這一頭,明天就睡那一頭。
親餵母奶會自然換邊,但餵配方奶則常常決定於媽媽的習慣,例如慣用右手的人,會用左手抱著寶寶,右手拿奶瓶,寶寶就會習慣轉向右側看媽媽的臉、跟媽媽互動。媽媽們可以訓練自己兩側交替餵奶,應該不是難事。
遊戲時間把玩具均勻的散在寶寶兩側,如果有懸吊或固定在床側的玩具,可不時換換位置。大人跟寶寶互動的時候,也注意一下兩側都可以進行。若寶寶特別會被某種室內布置或光線吸引,就要變換一下他的位置。
如果發現寶寶仰睡時頭總喜歡偏向某一側,或後腦勺的一側已經出現比另一側扁平的現象,就要「反向操作」了,例如寶寶喜歡睡右側(姿勢引起的斜頭以右側居多),他的臉會習慣看向左側,每次讓他睡覺或斜坐的時候就都讓左側在下面(壓迫左側);前面提到的餵奶、互動、遊戲等也都改成吸引他的臉轉向右側。如果很難改變寶寶的習慣,可能因為他右頸的肌肉較短、較緊(斜頸),就應該帶到門診讓醫師檢查。
(最近更新201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