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孩子的睡眠發展
有人說:「小孩睡著了真像天使一樣!」
網路上卻流行一個笑話:
昨天問一炒股票的朋友:「最近股市暴跌了,睡得好嗎?」
他說:「每天都睡得像嬰兒一樣。」
「套了這麼多,還能睡成這樣,應該算是很高的境界了吧?」
朋友沈默幾秒,然後說:「半夜經常醒來,哭一會之後,繼續再睡。」
究竟孩子的睡眠實情如何?做父母的點滴在心頭,但恐怕也未必真正瞭解。既然幫助孩子好睡是父母的重責大任之一,掌握睡眠相關的知識是必要的。
新生兒沒有晝夜之分,睡眠分成很多小段,短則20分鐘,最長也不過3-4小時,分散在吃奶之間。常聽到新手父母問:「寶寶究竟是睡了?還是沒睡?眼睛明明是閉著的,但手腳會動,有時哭有時笑……」基本上新生兒的睡眠有兩種型態(圖一),一入睡先進入「動眼期」,顧名思義就是眼球會在閉著的眼皮下方一陣陣快速轉動,伴隨著不規則的呼吸、心跳,四肢也會揮動,還會出現吸吮動作和微笑,這也是在睡覺,是「淺睡」;淺睡一陣後就進入「非動眼期」的「深睡」,這時呼吸心跳都很規則,也很少有動作。兩種型態輪流出現。
隨著腦部快速發展,由圖二可知白天的睡眠逐漸減少,夜晚逐漸增多,而且夜裡慢慢會出現一段較長的睡眠。大約三個月大,有七成的寶寶可以由午夜睡到清晨(持續約5-6小時),晝夜節奏—所謂的生理時鐘儼然已經形成。九個月以後有些寶寶已經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一歲以後大多數寶寶都可以做到了。
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大約在早上、下午、傍晚各有一段小睡,六個月大減少到上、下午各一次,一歲之後逐漸放棄上午的小睡,一歲半以後幾乎就都剩一次午睡了。什麼時候才完全不需要午睡呢?個人差異倒是很大,大部分孩子在三至四歲之間逐漸不午睡了,也有些五歲多的孩子還需要的。
圖三顯示的是睡眠總量以及日夜睡眠隨著年齡的變化。基本上睡眠總量和白天睡眠都是遞減的,夜間睡眠在嬰兒期因為晝夜節奏形成會暫時增加,之後隨著睡眠總量遞減也逐漸減少。
睡眠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三個月大的嬰兒睡眠的分期也已經具備成人睡眠的雛型。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既然睡著了,就應該睡得又深又沈,一直到早上醒來才算正常,所以夜裡若有囈語、翻滾,甚至醒來哭鬧,就認為他「睡得並不好」。由這張睡眠分期圖(圖四)可以知道,睡眠其實是呈週期性的,嬰兒的一個週期50分鐘左右,比成人的90分鐘短,一夜睡眠至少七、八個週期,所以至少有七、八次會回到短暫清醒的狀態,他們會揉揉眼睛、翻動身體、揮舞四肢、發出一些聲音,甚至輕哭一下,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不等,然後再度入睡。
三個月大以後,入睡後先進入「非動眼期」,又分為第一和第二期,第一期很淺,幾乎介於睡和醒之間,有任何刺激寶寶很容易醒來,幾分鐘內就會經過第二期(淺睡)進入第三期深睡,這時候要吵醒他就非常困難了。
深睡近一小時後,會短暫回到淺睡,很快又進入深睡,前半夜大部份在深睡狀態。深睡有重要的功能,包括恢復身心疲勞、修復組織、增長骨骼肌肉以及增強免疫系統。中段的睡眠就以淺睡(第二期)居多了,直到清晨才會再出現一、兩段深睡。
動眼期也出現在睡眠中段,第一段動眼期比較短暫,只有幾分鐘,愈往後愈長,和淺睡交替進行著。除了眼球快速轉動,動眼期的心跳呼吸比較不規則,肌肉處於無力狀態,思想卻很活躍,就是大家熟知的「作夢」。愈小的孩子動眼期睡眠比率愈高,由新生兒的50%漸漸減少到成人的20%,可見動眼期跟腦功能的發展可能有極密切的關係。
請特別注意在淺睡期或動眼期結束的時候,都會回到短暫的清醒狀態,這時候如果無法自我安撫入眠,或有足夠的刺激,孩子就會完全清醒,然後用各種信號(哭、叫)讓大人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夜醒」。
所以睡得好並不是「一覺睡到天亮」,而是在多次短暫清醒的時候能夠安撫自己再度入睡,不會吵到大人,或要靠大人安撫才能再進入睡眠。
大人的週期和孩子並不吻合,尤其若是深睡遭到打斷,疲勞無法恢復,白天就會疲憊、渴睡、焦躁,日復一日將是很大的身心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