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 林育丞 醫師
小兒血便在臨床上雖然不常見, 但家長發現後看見血淋淋的大便總是相當的緊張, 這些大便的顏色有些是鮮紅色, 有些則是暗紅色的, 這些血便的發生, 通常代表著消化道有出血的現象.
小兒血便的原因有哪些?
1. 急性腸胃炎:
幼兒吃下不乾淨的病毒或細菌後, 造成病菌對小腸或大腸黏膜的破壞, 除了會有急性腹瀉的症狀外, 嚴重的話大便也會有血絲便的產生, 這樣的血便通常在腸胃炎症狀改善後就會消失
2. 便秘:
大便太粗太硬, 通過肛門口容易造成裂傷, 大便上會有帶血情形, 這是臨床上血便最常見的原因, 透過飲食的調整與軟便藥的幫忙, 讓大便變軟, 血便就會不見
3. 牛奶蛋白過敏:
新生兒腸胃道黏膜功能還不成熟, 常因牛奶蛋白分子過大通過腸黏膜造成腸子過敏、慢性發炎的現象, 臨床上幼兒會有腹脹、哭鬧、解血絲便的症狀, 只要將一般牛奶配方改成母奶或水解蛋白配方, 病況就會改善
4. 吞食母親大量的血:
這樣的情況是發生在新生兒, 在生產過程中誤食大量媽媽的血液, 因新生兒腸胃道較短, 這些血液很快會被排泄出來, 形成解血便的現象, 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很久, 只須觀察一、兩天血便就會不見
5. 腸套疊:
五歲以下的幼兒在因感冒或腸胃炎之後, 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導致腸子與腸子套在一起, 套在一起後, 腸黏膜缺血壞死, 臨床上病人會有一陣一陣腹痛哭鬧、嘔吐、解血便, 這血便中因帶有一些壞死的腸黏膜, 所以顏色比較特別, 看起來像草莓果醬, 這種情形屬於小兒腹部急症, 須馬上施行鋇劑腸道復位術或開刀復位
6. 消化性潰瘍:
臨床上因為藥物或幽門桿菌的關係, 造成病人有嚴重的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這些潰瘍太厲害, 就會有出血的現象, 一般來說, 這是屬於上消化道出血, 解出的大便應為黑色, 但若出血量過大, 解出之大便亦可能為紅色血便, 此時應立即禁食並使用制酸劑治療
7. 梅克爾憩室:
在幼兒胚胎時期,腸道和卵黃囊之間有一卵黃管相接,如果這個通道在胚胎發育完成後沒有完全閉鎖的話,就有可能會形成所謂的梅克爾憩室, 這憩室發生的位置通常在小腸, 其腸黏膜與一般小腸黏膜不同, 含有一些胃黏膜組織, 會分泌胃酸侵襲旁邊的小腸黏膜, 造成潰瘍出血的現象, 出血量通常很大, 唯一治療的方式就是開刀拿掉憩室
8. 大腸息肉:
小孩和大人一樣, 也會長大腸息肉, 唯一不同的是, 這些息肉百分之九十都是良性的, 大便通過這些息肉的位置, 有時會造成息肉表面擦傷, 所以大便就會帶血, 治療方式可藉由大腸內視鏡摘除
9. 類過敏性紫斑:
這是一種免疫功能失調造成全身血管發炎的疾病, 除了下半身皮膚因血管發炎而有紫斑的產生外, 小腸血管也會發炎的很厲害, 造成臨床上有腹痛、解血便的情形, 治療的方法就是服用類固醇, 抑制血管發炎
10. 血管瘤:
腸胃道和皮膚一樣, 也會有血管瘤的產生, 這些血管瘤若長的太大, 腸胃道也會有出血的現象, 治療方式可透過血管攝影利用栓塞的方式解決
11. 潰瘍性大腸炎:
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 大腸黏膜被自身的抗體攻擊, 造成多處潰瘍, 形成出血的現象, 需靠免疫抑制劑長期治療
12. 食物:
一些鮮紅色的水果如火龍果、櫻桃等吃的太多,大便也會如血便般呈現鮮紅色
造成小兒血便的原因有很多, 可以透過病史與一般的理學檢查, 配合抽血、照X光、超音波、內視鏡等方法, 做一些鑑別診斷, 以對症下藥, 由於血便的原因中仍有一些屬於需緊急處理的狀況, 家長如發現家中幼兒有此症狀, 最好還是帶至醫院讓醫生診視, 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