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 朱曉慧醫師
近幾年來,門診時發現有許多幼兒不大會咀嚼或吞嚥固體食物,以致一歲以後,甚至到了兩歲、三歲還是以牛奶為主食。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家長誤認奶類是幼兒最營養的食物,或者幼兒本身不合作,以致在咀嚼或吞嚥動作發展的關鍵期(六至十二個月之間),缺少機會練習吃副食品的緣故。
新生兒在吸奶的時候舌頭就會前後移動,這種運動就是咀嚼動作的前身。到了六個月大,當母親把盛著糊狀或黏稠食物(果泥、米糊之類)的湯匙往寶寶嘴裡送的時候,他一開始還不會主動吃進去,通常必須倒進嘴裡,或者將湯匙頂著他的上唇刮一下,食物才能進入口中。寶寶很快就學會把嘴唇閉著,用舌頭把食物向後送,然後吞下去。剛開始的時候由於不習慣食物的質地,可能會被噎到而吐出來,但如果由稀漸濃,逐漸讓他適應之後,吞嚥就會變得順利而且自然。
七、八個月大的寶寶,只要把湯匙靠在他的下唇上,他自己就會用上唇把食物刮進嘴裡,舌頭不但前後移動得很靈活,也會上下移動,上下顎也開始會做上下運動,所以軟的或稍有硬度的食物(香蕉、稀飯、餅乾之類)就會被舌頭頂向上顎,擠碎了再吞下去。
到了九至十一個月大,寶寶的舌頭更學會了向左右移動,上下顎也像成人一樣,不但會向兩側還會做旋轉式的運動,因此他雖然只有幾顆牙齒(一歲平均有六顆牙),但單靠牙齦咬合的力量就足以把舌頭推送過來的塊狀食物(軟飯、麵條、煮軟的蔬菜、碎肉之類)弄碎。
一歲左右的寶寶可以說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咀嚼和吞嚥能力,成人的食物只要不是纖維太長(如肉類、蔬菜等),幾乎都可以吃了,不必再特地為他煮稀飯,就算是肉類和蔬菜,只要切短一點也就難不了他。等到牙齒長齊,肌肉更加有力,協調也更好,兩歲左右的寶寶更是什麼食物都能吃了。
寶寶要學習一項新技巧,首先他的器官必須準備好。我們如果訓練一個五、六個月大的寶寶走路,一定不會成功,同樣的道理,如果給六個月大的寶寶吃飯、吃肉,會讓他產生挫折感,減低了嘗試不同食物的興趣,甚至還有噎到的危險,所以一定要逐步來。
而當寶寶的器官已經準備好,我們卻沒有即時提供他學習環境和練習機會的話,他可能就一直學不會這項技巧,例如把一歲大該學步的寶寶一直背在背上,他就不容易學會走路,咀嚼和吞嚥也是一樣。換句話說,如果想幫助寶寶學會一項新技巧,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適當的時機,提供他們適當的學習環境和練習機會。
寶寶不可能永遠吃奶,遲早必須接受其他食物,一歲以後如果仍以奶類為主食,不但營養不均衡,還有許多壞處,例如容易蛀牙、便秘、肥胖,而錯過了訓練咀嚼和吞嚥的關鍵期,他們常常會拒絕嘗試固體食物,即使到了上學以後不得不丟掉奶瓶,咀嚼的技巧也常常因為錯過了關鍵期,發展得不很純熟,不是還沒有充份咀嚼就囫圇吞,以致常被噎到,就是不會吃肉類等比較耐嚼的食物,往往隨便咬一咬就吐出來,這種情形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此外,全家人一起進餐的時間是寶寶學習獨立與社會化的重要時機,如果到了兩、三歲他還不能上桌和家人一道吃飯,情緒上也會表現得比較依賴和幼稚。
關心孩子的母親們,趕緊利用這段黃金時間耐心訓練您的寶寶吧!